2019-03-14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海狼_9797

本周看了个电影,听个很有画面感的提示你估计就知道是什么片子了: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你: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是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的核心故事很简单,太阳不行了,人类要逃跑,带着地球一起跑。

让地球动起来,带着老家驶向遥远的新家园,以往的科幻电影从未认真设想过这个设计,这是因为拖动地球需要消耗的能量可以支撑人类在飞船方面做得更多,甚至把航行能力提升一个档次。与其保留地球并被其拖累,还不如让少数人突破技术的极限,再反过头来拯救世界。容易看得出来,科幻电影通常的个人主义价值,同时也是精英主义的价值观,即柏拉图在“洞穴寓言”中提到的少数人走出洞穴,看到实体后回洞穴带更多人出来。在这种精英主义价值观下,流浪地球的设想是不实用且不切实际的。可这个片子却不接受这种可能性;它在叙事中明确的说出,“没有了人类的文明又有什么意义”。这里的没有人类当然不是指没有人类的DNA,而是指不再以人类法则运行的社会,这个社会有其物理前提,那就是我们全体人类踩在同一片大地上。

在价值观设计和情节设计的冲突中,《流浪地球》选择放弃的是精英主义价值观。从片中的大多数人身上,我们看不到个人算计,看不到故意的耍弄阴谋,也看不到冲动离开集体的行为;在男主和女主两人接连失去逃生的希望、失去行动自由乃至失去亲人后,这样两个普通人在短暂的情绪崩溃之后,立刻选择承担起更高的使命。

因为人类踩在同一片大地上,跨文化的交流和集体行动成为了可能。日本驾驶员在无望时自杀,韩国、澳大利亚驾驶员救援中国人的计划,联合政府用法语与中国宇航员无障碍沟通,都是同一个母亲的孩子在互相帮助。而牺牲大量有血有肉的角色,完成最后的关键一步,也是因为孩子们在齐心协力的拯救母亲不被木星毁灭——这也是“回家”这个词被反复强调的意义所在,家不只是自己的核心家庭,更是地球母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