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放弃善良
《高老头》这本书之所以有看头,不仅仅是因为高里奥这个落魄的面条商是主角,还有拉斯蒂涅这个向往美好生活的大学生作主角。两个角色同时发展、相辅相成的情况在文学创作内并不多见,所以我比较喜欢这种写作风格,与我之前看过的小说相比,写作手法独树一帜。
高老头的时代的法国,人们心理阴暗,社会乱象层出不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拉斯蒂涅或许是个幸运的人,他本来是个心地善良的大学生,但很早地就从高老头的遭遇中窥探到了他生存的那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于是他最终向那些光面堂皇的邪恶投降,并深入其中,不再回头,这就是作者所说的那句“我们的心是空的,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
但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拉斯蒂涅是不幸的。他本可以维持他的善良,完成他的学业,然后过着窘困而普通的生活。尽管一开始的他也贪图虚荣,想要通过走捷径成就自己,但他做事都是本着自己的良心,并不想和付脱冷同流合污。但不幸的是他看到了那个社会的本质,认为善良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就如高老头一样。如果当时的社会不是那样阴暗,拉斯蒂涅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本书中,高老头更是可悲。他一生把女儿当女神宠爱,可女儿们却不断地剥削他,来满足她们自己的欲望,最终将父亲逼死都不知悔改。作者给高老头的死特意留了一个章节,描写的十分详尽、生动,或许是为了拖慢读者的目光,希望作者能如大家所愿,高老头的女儿们能及时赶到高老头身边为他送终了愿吧!但阿纳斯大齐和但斐纳是白眼狼,一再以爱为借口勒索父亲,亲手毁灭了自己的父亲的希望和性命。
但这又能怪谁呢?社会氛围?溺爱?不我们太喜欢找借口,往往把事情的根源在外因上找借口。我一向的观点,依然是外因通过内心起作用,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阿纳斯大齐和但斐纳内心丑恶,谁又能改变她们呢?作者在书中说:“几乎所有的少女都会相信外貌的暗示,以为人家的心地和外表一样的美”,我觉的这句并不是在说少女,而是在暗示当时法国绝大部分的人事的表象和真相的区别吧!
但随着表姐的离开和高老头的死亡,斯蒂涅沦陷了,这不得不让我难过,觉得作者把那个社会写的太绝对。难道十八世纪的欧洲就完全容不下善良吗?相较于《简爱》、《悲惨世界》等有正能量的书籍,我觉得这也是本书唯一也是最大的缺陷,他似乎可以和《巴黎圣母院》和《苔丝》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