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给爸爸拿衣架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爸爸的打娃工具就变成了衣架。你还别说,衣架特别管用,这玩意儿家里多的是,可以就地取材,打起来,好像也没那么痛,还能起到震慑作用。
家有俩娃的,应该会深有体会,当其中一个娃处在挨打边缘的时候,另一个娃刚好处于最兴奋的时候,非常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乖巧可爱,你让他去拿个衣架什么的,跑得贼快。
爸爸用到衣架,一般实在上奥数的时候,他这个控制情绪的高手,在给娃讲课的时候,也没法做到不生气啊。看来,自己教娃,真的是挑战人性的事情。
以前,爸爸上课,会带个“武器”在身边,有时候面对上窜下跳的两只“猴儿”,还是篾块儿来得实在。
后来,爸爸可以做到空手上阵了,不是因为他的修炼进级了,而是想到了通过外部条件来控制情绪的方法。
每当想打人的时候,他都让另一个娃去拿衣架,而往往等娃把衣架拿来的时候,他就消气了。他需要的情绪缓冲时间,孩子拿衣架的来回即可创造,同时,这也是孩子们喜欢干的事情,刚好一举两得。嘿嘿,是个好办法。
大人在想办法,孩子也会随着大人的想法而产生另外的想法。就在前段时间,爸爸说,他现在已经喊不动孩子们去拿衣架了。弟弟调皮捣蛋,爸爸让姐姐去帮忙拿衣架,心照不宣,这明显是要打二娃啊,姐姐突然就不干了。
问她为啥不干,她说:“哼,你这次打了二娃,下次我调皮的时候,你又让二娃拿衣架来打我,我才不干呢,我们都不拿!”
哈哈,爸爸没生气,当场给她点了个赞。
眼光稍微放长一点,就不会再去拿衣架了,这本来就是相互拆台的事情,何苦自相残杀呢。但就这“稍微放长”一点儿的眼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相当难的啊。
姐姐能有这个意识,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所以,爸爸要给她点赞。
后来,在讨论姐姐配眼镜自己出多少钱的时候,两个娃又有了争论。姐姐说只出100,弟弟说姐姐得出一半,至少也上千了。爸爸说,好吧,姐姐配眼镜出一半,你以后配眼镜也出一半吧。筷儿弟弟这家伙,及时刹车掉头,比墙头草都快:“哦,哦,姐姐只出100吧,我以后配眼镜也只出100。”哈哈哈。
曾经的一句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以前觉得只是商家的营销策略,现在想想,还真是有一定的哲学道理呢。
现在的爸爸,已经没人给他递衣架了,以后课堂上的控制情绪只有靠他自己咯,随着孩子们年纪增长,也越来越不可控咯。但他自己却是满满的成就感,多年“绝学”有了传人,只是可能都会先在他身上实践一遍,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