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朴实无华--笔随心动(生活杂碎)海在远方

石岩磊/追寻味之道

2020-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追寻味之道

文/石岩磊

点击这里听我的声音

我们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认知世界的,用眼睛分辨颜色、大小而形成视觉,用耳朵聆听各种声音而有了听觉,用指尖和皮肤感受到软硬、冷暖而产生了触觉,用鼻子闻到恶臭或甜香而出现了嗅觉,用舌头品味食物而变幻出味觉,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唯有味觉可称得上是“味道”,陡然间它便显得高大上起来,那味之道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的头脑便开启了寻觅之旅。

首先联想到的是茶道,这是一种烹茶与饮茶的艺术,宋徽宗将其归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大意是,茶汤入口不仅可以润喉解渴,而且能够涤荡肺腑,令人心神安宁气息和顺,并营造出一种清幽典雅的韵味,于闲适恬淡中享受沉静之美。所以无论是煮茶还是饮茶都十分注重仪式感,所有细节全部讲究规范,显得郑重其事一丝不苟,茶叶的种类与品质,水的温度和来源,冲泡的时机同时间,都要经过慎重的考量,最终获得致和、致静的境界,置身其中整个人也似飘飘欲仙一般。

但味道似乎没有在意如此繁杂的仪式,它更侧重的是美味刺激味蕾时的酣畅淋漓,过于繁琐的礼仪只会消磨掉大快朵颐的兴致,在索然无味中没了食欲。我又想到了花道,它们之间是否有可比之处?花道起源于我国隋朝的佛堂供花,而后来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成为一门插花艺术。艺人们将采摘来的新鲜花枝,经过精心修剪后置于瓶中,颜色要搭配明快,高低要错落有致,最后的成品恰似一幅幅或雍容华贵或简约俊秀的油画,给人以回味无穷的享受。

可味道也与其不完全类似,毕竟面对饕餮盛宴无需过于斯文,文艺范儿的饮食只会给人以装腔作势之感。我的思维又跳到了人道上,它们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即凝结为了人道,它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文的关怀、对人格的尊崇与对道德的约束,是社会文明演进的根基,但人道毕竟过于凝重庄严,似乎和味道格格不入,仿佛是风马牛不相及一般。我便有些迷茫了,难道说味道是个四处漂泊没有停靠港湾的浮萍?抑或是枚多余的棋子任人闲敲吗?

应该不是,它大概集合了茶道、花道、人道的长处而独树一帜。茶道的特点是讲求形式上的规整,花道的特色是追求艺术上的美感,人道的核心是着眼对他人的尊重,而味道仿佛是三者的集大成,既会在色香味的基础上看重“形”的赏心悦目,也会在大饱口福后回味唇齿留香的曼妙,还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忘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敬畏,“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就从果腹的生存基础升华为文化和道德的精髓,味道也便飘渺为人类灵魂的知音。

人们通过星级酒店里的正襟危坐或者狗食馆中的赤膊上阵博得口舌之欢,透过精致的摆盘、精巧的萝卜雕花洞见精湛的厨艺,经过咀嚼美味想见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时的辛劳,味道便在享用、享受、享乐与分享间不停地跳跃,有了对规矩的敬重,有了对技艺的敬仰,有了对食材的敬畏,我似乎也触碰到了味道的真谛:它在茶香的静和清韵之间,在花枝的曼妙雅致之间,在人性的慈善仁义之间,更在一日三餐的平淡无奇与一天不吃饿得慌的朴实无华里,或许好好吃饭、细品人生即是味之道吧。

          2020.10.25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