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国学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揭开心智的奥秘——量论初探(1)

2017-12-07  本文已影响934人  麦叔和小麦
敬礼陈那论师
量论的开创者——陈那论师

公元440年,古印度羯陵伽国(Kalinga)森林深处的一处山崖洞窟里,居住着一位名为陈那(Dinnaga)的修行人。陈那是世亲菩萨门下四大弟子之一,世亲菩萨被认为是古因明学的集大成者。

现代学者常把量论或因明学称为佛教逻辑学,但我认为逻辑学不足以涵盖量论或因明学的范围,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暂时用佛教逻辑学来称呼。而对于量论和因明二者,在汉传学界大多没有加以严格的区别,而且更多是提及因明,很少提及量论。姜铁稳等一些学者认为在陈那之前,佛教逻辑可以称之为因明,但自陈那以后,对佛教逻辑最确切的称谓,应称为量学或量论。

陈那论师曾应邀北行前往到当时的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Nalanda)与能言善辩的婆罗门哲学家苏突罗奢耶(Suduryaya)辩论。他三次击败对方,使之归服。在那烂陀寺讲学多年后,陈那论师返回羯陵伽,准备撰写他最为重要的著作——《集量论》。他在石板上写下偈颂:

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
为成量故从自论,集诸散说汇为一。

当时有位名叫杰那波的婆罗门,他趁陈那论师外出,三番五次偷偷擦掉这四句颂文。陈那论师邀他进行辩论,杰那波连输三次,按规矩,输的一方面应该放弃原来的信仰皈依胜者,但杰那波却恼羞成怒,用神变放火烧毁了陈那论师的资具后逃之夭夭。陈那论师想:连一个众生都度不了,那么多众生就更不用说了。他把写偈子的石板扔到空中,打算等它落下时就舍弃身体趣入涅槃。但等了半天,这个扔到空中的石板始终没有掉下来。抬头一看,文殊菩萨抓住石板安坐在空中。

陈那论师抱怨说:您为什么不早显现?我现在对轮回生起厌离心,连一个众生都度化不了,更何况说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再说我准备用这部论典来利益众生,看来这部论典也利益不了众生。文殊菩萨告诉他:你要利益众生,只要写出来,它就会变成世间的眼目,而且我也会生生世世观照、保护你。

完成《集量论》后,陈那论师到南方各地周游,与许多外道辩论,一一制伏,使其皈依佛教,因此获得“论辩牛王”的称号。

量论的弘扬者——法称论师
敬礼法称论师

法称论师住世的年代大约是公元620-680之间,由婆罗门教改信佛教后,法称入那烂陀寺师从陈那的弟子自在军论师学习《集量论》。据历史记载,法称论师通过第一次学习,就到达了和老师相当的水平,第二次学习就已经超越了自在军论师,后来完全通达了陈那论师的究竟密意。自在军论师鼓励法称论师造论解释《集量论》,这成为法称论师造《释量论》等因明论典的开端。

学者们普遍认为《释量论》不仅是对《集量论》的注解,而且还发展和完善了量论体系,使之到达了印度佛教逻辑学的顶峰。但是,因为这些论著义理深奥,言辞生涩,即使当时的很多大学者,也难窥其堂奥。所以法称论师在论典最后不无伤感地说道:“即使是有学问的智者,也不明了我著作的精髓,最终这深奥的精义只能归还我自己,就像所有的河流终究汇入大海,我在因明当中所讲的智慧也全部融入了自己。”

诸众生中我相等,继持善说不可得,
如众河流归大海,吾论隐没于自身。

在古印度有一个传统,就是当有学者著作问世的时候,如果各方学者认为文义俱佳,会将著作置于象背,游走四方以称颂。但若大家都不认可,则将其著作拴在狗尾,以示讥讽和嘲笑。法称的因明著作,由于无人能懂,自然遭到了拴狗尾的厄运,以至书页散落各处。法称论师不但没有丝毫的责怪,反而说:“正如这只狗四处飞跑一样,我的著作也将在全世界散播开来。”

法称论师自己注解了第一品后,责令弟子天王慧注解剩下的三品。但天王慧两次的注释都因未得论著精髓而被法称论师付之水火,当呈上第三次注释的时候,法称无奈地说:注释了三次,也只是粗通文字而已,看来我的著作真是曲高和寡,我也不抱有能利益他人的幻想了,但我生性喜爱追求幽深的真理,透过这本书得以宿愿已偿。

索达吉堪布传讲《释量论·成量品释》

法称之后,佛教在印度逐渐衰落。唐代玄奘法师往印度求法后开创汉传因明,但到了元代已成绝响,明清数百年间更鲜有习者。佛教量论(因明学)被视为冷门中冷门。但令人欣慰的是,法称的著作及思想,在藏地通过静命(寂护)论师和莲花戒论师的开显,萨迦班智达、宗喀巴等大师的弘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释量论》作为必学五部大论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备受推崇和重视。

《释量论》在古代没有汉译。1980年,法尊法师首次依藏文本译成汉语,并依僧成之大疏,编译成《释量论略解》。此后,虽有老一辈的学者杨化群等人进行过小范围的研究,但相关的资料仍非常有限。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于2011年译讲《释量论·成量品释》,共43讲,视音频及讲记资料可(在此下载),佛学院法师的课后辅导资料(在此下载),这是该论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汉语资料,弥足珍贵。

释量论·成量品广释
索达吉堪布传讲《量理宝藏论》

《量理宝藏论》是西藏因明学的重要著作,是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所著。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对此论评价极高:“《量理宝藏论》这部前所未有的巨著,概括性地论述了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的究竟观点,可以说一切因明的要诀在本论中囊括无余。” 全论共十品,分为84讲(视音频资料链接 ),此论的传讲时间早于《释量论·成量品》,对于因明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得非常细致,先有这个基础再学习《释量论·成量品》会更容易理解。

《量理宝藏论》

这些古老的智慧如纯金一般,历久而弥新。当代许多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认知神经科学家,为弄明白意识的本性和心智的本性,转向了东方文化这样一个具有深厚资源的心学传统。心智,或者说心的本来面目,在佛教体系中有两个层面,属于相对层面的真理(世俗谛),属于终极层面的真理(胜义谛)。科学家们关注的层面,基本是属于前者,对于这些问题,佛教的因明(逻辑)学有非常细致的分析。因此,了解和学习佛教因明学,对于揭开人类心智和思维的奥秘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下期内容预告:《释量论·成量品广释(第1课)》学习笔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