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笔记手绘工具癖

这一次,我们从头认知笔记

2017-02-24  本文已影响399人  67f3be4d432a

笔记,本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上学的时候,我们做课堂笔记;

工作的时候,我们做会议笔记;

偶发灵感时,我们做便签笔记;

这次参加北野老师的认知笔记学,

通过翻转课堂、北野分享、课后整理

从本源开始一起共同认知了笔记。

01笔记的定义

笔记是有序呈现的信息。

通过输入(收集信息)→重构(结合模型思考)→输出(视觉呈现)的过程完成一份笔记。

除了通过网络、书籍学习笔记的定义,北野老师还利用5W2H

(what|when|where|who|why|how|how much)的纬度结合工具、场景、方法解读笔记。

先来一起看课堂笔记复盘一下Class One的内容

课堂笔记by落宝

笔记依据工具可以分为纸笔和数位两种。虽然很多人觉得数位的方式会更方便存储,快速搜索,但是小宝觉得纸笔绘制的过程可以让大脑思考回路丰满,让重构的过程更有效。并且纸笔可以随时携带,入门更简单,让你没有那么多的借口缓一缓。

课堂笔记by落宝 课堂笔记by落宝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给笔记下一个定义呢?

落宝说:

笔记是对输入信息的记录,同时结合自身的已知信息和理解重构新的只是体系的思维梳理工具。

记录不等于有效,只有吸收并对自己产生影响才是有效的笔记。

02笔记的视觉性

图>表,表>字。

笔记的视觉化不仅可以增加笔记的复读性,更是对笔记逻辑结构的梳理。

这里根据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对齐、对比、亲密、重复针对笔记的布局、关系、颜色、边框、图像等核心点作优化和提升。

例如:

大小、粗细、反差色——突出重点内容,区分层级关系

箭头、线条——体现流程顺序,起引导作用

形状、边框——模块化

图像——增加趣味性

先来一起看课堂笔记复盘一下Class Two的内容

课堂笔记by落宝

你还将设计的原则运用在哪里?

落宝说:

落宝开始手绘笔记之前是一个纯粹的PPT爱好者,在学习PPT的过程中认识了设计的四大原则,过程中有很多人问过我,怎么做一个好的PPT,其实答案很简单,当你把这四大原则真正熟练应用到制作的过程中,留白、色调、风格一致、对比、重复交叉应用,整个PPT的页面就会显得简洁大方,再来考虑加入一些风格化的设计就会出彩。

当我开始从PPT转到手绘笔记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怎么做笔记,而是将PPT制作过程中的设计排版原理及逻辑思考的能力转嫁到了笔记绘制的过程中,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心法吧。


03笔记的有序性

大脑是双模式运作的。左脑负责结构逻辑,右脑负责图像思维。

视觉呈现是基于有序性的基础上。笔记的核心是内容,逻辑为王。

笔记的有序性体现在结构有序、时间有序、空间有序。

结构有序通过元素、模型体现。

时间有序是指呈现的先后,不同的流程。

空间有序则是通过内容的分区。

不同的框架模式,是不同的思考方式,也可以帮助笔记做到结构有序。

初学者可以套用这6种框架:树型、矩阵型、流程型、卫星型、循环型、图表型来辅助思考,训练得多了,右脑就会形成反馈模式,在后续的听课、阅读中都能在关键内容的刺激下,跳出需要的框架图,即为无招胜有招。

先来一起看课堂笔记复盘一下Class Three的内容

课堂笔记by落宝 课堂笔记by落宝

你用过哪些结构思考模型吗?

落宝说:

结构思考力其实是一个大命题。在有序的前提下,无论是笔记,还是日常做事都能更具实效。当遇到生僻问题时,套用已有是结构模型,也能更容易上手。

课堂中提到砖(便签)-墙(笔记)-房(手帐)-城(体系),我们记录笔记可能是零散的主题,要注重积累和整理,把手绘笔记用全能扫描王电子化,并贴上标签,分类存档,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04笔记的特征

DISC是行为风格的性格类型

D是指挥者,I是社交者,S是支持者,C是思考者

不同类型的人做笔记都会有自己的侧重,而将这四者内化为特征,也正是笔记最需要的,即目标性、图像性、层级性和有效性。

为什么说这是笔记所需的特质?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及过,好的笔记能够成为人类的第二大脑,而我们的大脑对应非常喜欢惊奇的抑扬顿挫,情绪化的视觉刺激,模块化的三五成群,模式化的井然有序

先来一起看课堂笔记复盘一下Class Four的内容

课堂笔记by落宝

课堂笔记by落宝

你属于哪一类型呢?

落宝说:

笔记绘制过程并不是好笔记产生的全程,从前期预习和背景了解开始,到后续的复盘都影响着笔记的好坏。因为好的笔记需要对你自身产生影响。

所以,在做笔记之前先问自己,为什么记这一篇笔记,你想达到怎么样的效果,以终为始。

05笔记的方法

方法大于工具,其实这里的5种笔记术,我更愿意将之称为工具,是承载笔记内容的一种展示工具,而真正的笔记方法还是思考方式。

简单说我一下我的应用日常:

空间三分法——更适合专业性课程和工作的记录,有主栏核心内容的记录,也有行为的跟进和要点的复盘总结。

思维导图和涂鸦笔记——用于讲座和听课的课堂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还会用作项目思路整理工具。

曼陀罗法——平时用的不多,但是北野老师提到了晨间日记和生命之花等,确实是自我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好工具之一。

先来一起看课堂笔记复盘一下Class Five的内容

课堂笔记by落宝 课堂笔记by落宝

你更喜欢哪种笔记方法?

落宝说:

正如图中我写的内容为王,无论用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在适合的场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看整图回顾一下北野老师的《认知笔记》全课程内容。

课堂笔记by落宝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回顾一下我想和你说的:

【互动问题】

1、你会怎么定义笔记?

2、你会将设计原则运用在哪里?

3、你用过哪些结构思考模型?

4、你属于DISC的哪种类型?

5、你更喜欢哪种笔记方法?

【落宝说】

1、对自己产生影响和效果的才是好笔记。

2、技能和原理都是可以被嫁接的。

3、注重积累和整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4、在做笔记之前,先问自己为什么?

5、方法大于工具,心法重于招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