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近一个月的停课不停学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关于网课的建议或教程也看了不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沙区语文教研室第一次线上会议,有位老师说的一句话:“不论课堂形式如何,我们都应该心里装着学生。”当时不屑置辩,经历了近一个月的线上教学后,才若有所思。
今天再读无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时,再一次读到了同名文章。吴老师在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我们的心里能装下学生的心,学生的心理也能装下老师的心,教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我也在想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任何时候,我都在心里装着我的学生呢?
开始上网课以来,可能我不太明白自己的一些改变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今天似乎明白了。比如,我会在课前,提前三分钟进入直播间,然后用手机投屏到电脑屏幕上,和学生一起欣赏《唐诗微电影》,三分钟左右的时间,我和孩子们沉浸在诗歌的唯美意境中,既复习巩固了已学过的诗歌,也再一次领略了诗歌的魅力。
比如,一周后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听《最美诗歌朗诵》,两分钟的朗诵结束后,孩子们沉浸其中,同时也等待没进入直播间的孩子进入课堂,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还有,这周上课前,我会和孩子们分享一些古琴乐曲,等待孩子们进入语文课堂,和他们谈谈自己选这首曲子的原因,也会适当用几个孩子们喜欢的网络用语,拉近彼此的距离,还被孩子们称为“小迷妹”。
最后想想,所做的这些,初衷是为了调试软件,做好课前准备,却又有意料所不及的效果。竟然于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虽然隔着电脑屏幕,仿佛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过得飞快。这一瞬间,我似乎觉得自己的心里装着孩子们。但,细数这些网课的日子,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一些我不知如何去弥补的遗憾。
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几天和孩子们梳理九下重点字词时,遇到了“枯燥”这个词,我给孩子们教了区别“燥”与“躁”的方法,从适用对象上区别,如果和天气有关就是“燥”,如果与人的心情有关就是“躁”,但是梳理到“枯燥”这个词时,或许是自己一时迷惑了,没弄明白,就和孩子们商定这个词先存疑,待课后我们查证确认后再和大家梳理,紧接着就继续梳理字词了。没过几分钟,有两个孩子就在留言板上回复了这个词的相关解释,而我也至少往后梳理了一页的字词,看到留言板上的回复,我喜忧参半,甚至有点生气。觉得这俩孩子得不偿失,为了一个词,错失了一页的词。而且很显然这么快的时间内,对这个词做出书面的解释,肯定是搜了百度粘贴复制而来的。我停下来,专门对这行为进行说教,甚至是以严肃的口吻告诫到“百度谁都有,在现在的上课形式下,老是不可以去百度吗?我为什么要存疑呢?一是不耽误课程进度,二是新华字典比度娘可靠多了,而且为了百度一个词,错失了一页的知识,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还严正说,我们要以语文课本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字典》和《古代汉语字典》为主,问度娘谁都会,担有的不可靠,治学要严谨一些。这时其中一个孩子说,她就是差的《现代汉语字典》,她的字典就在手边。我顿感羞愧,竟无语答复,大概三十秒之后,回复孩子说“老师肯定你的方法,但注意事情的主次,不要顾此失彼。”
到了今天,我也再没和孩子们探讨“枯燥”这个词,因为那节课上已经有孩子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而我却为了课程进度,伤了孩子的心,那两个孩子是非常喜爱语文的,但愿我没有泯灭孩子们对语文学科的喜爱之情。这一细节,也给了我深刻的教训。心里装着孩子,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在日常的言行中,日常以身作则中。想要让孩子在特殊时期自律,自己就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想要让孩子重温五本名著阅读,自己也要再重温一遍。想要让孩子每晚九点之前提交作业,自己就要在九点准时开始批改作业。只有自己做到该做的,孩子才会放下内心的芥蒂,一步步走近你。如果在批改作业时,自己一味使用便捷评语,千篇一律,相信三天之后孩子们也会以同样的应付心态完成语文作业。因为,即使隔着屏幕,认真是不会撒谎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因此,我再便捷评语中陆续添加了自己经常使用的评语,记录下这特殊的改作业情形。
吴老师在本文的最后善意的提醒到: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若非特别情况,尽可能不要当着第三人的面训斥学生,不要让他人对你的学生产生误会。对严重违纪的学生,也要注意就事论事,千万不要掀老底。句句忠言,鞭策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