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大讲堂》创业之旅成长励志

【沟通】如何成为好的聆听者?—主动聆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29人  修养女性论坛芊妤
【沟通】如何成为好的聆听者?—主动聆

【沟通】成为好的聆听者

所有人都希望被倾听、被理解。但是做一个好的聆听者,不是只带耳朵,只坐在那里听就够了。你还需要“主动式聆听”的技巧,也就是分析局面,适时插话,寻求共鸣。这样才能帮对方打开心门,越聊越近。好好说话,才能好好倾听。

好好说话,做一个有策略的人生赢家。大家好,我是刘京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

上一周的时候呢,马薇薇同学跟大家讲了饭局上的最佳配角策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实践一下?我们今天要讲的技巧呢,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因为社交场合啊,千变万化,有些时候呢,你可以主动提问,发起话题,但也有些时候啊,你就得老老实实地听对方讲话。比如说跟上司聊天了,或者跟长辈谈话啦,又或者是年长的同事跟你八卦工作当中的见闻。无论是出自于礼貌,还是利益上的考量,这时候的你呀,都应该适度的低调,因为对方需要的是一个好的聆听者。

我们知道,只要是人,都会有想被他人了解的欲望,而好的听者呢,恰恰能满足说者的这种欲望,让他们既有被尊重的感觉,又能将心中之所想畅快地表达出来。所以说,懂得聆听,才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印象。可惜的是呢,人们往往对“聆听”有着严重的误解,觉得,不就是听人家说话吗?我不出声,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就好了呀,这还有什么诀窍呢?我们说啊,还真有。

别忘了,哪怕你是在聆听,也还是处于人际互动之中。如果只有对方唱独角戏,缺少来自你的反馈和配合,TA很可能说着说着就觉得索然无味,说对话也进行不下去了。当这一次的互动体验不能真正满足TA的倾诉需求,那么下次再找聆听者的时候,很可能就不会再选择你了。所以啊,真正的聆听并不是单纯地听下去,而是要在互动中巧妙地鼓励对方说下去。

我今天要介绍的主动式聆听,就可以帮助大家在谈话中建立和对方的信任关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聆听者。那什么是主动式聆听呢?它包含三个技巧:一、善用反馈;二、事实重复;三、寻找共鸣。

咱们先来看最基本的“善用反馈”,在聆听中通常有两种反馈方式,一种是无声的,例如点头或凝视对方;另一种则是有声的,比如说表示肯定的“对,没错”,表示疑问的“后来呢?”,还要表示感叹的“哇噻,太棒了”,如果你想表示确认,可以说“噢——,原来如此”,如果你想传达质疑和惊愕,那可以用“真的假的?”,即使是一声“嗯嗯”都表示“我呀,在认真听你说话,并希望你把话讲下去”。

而且呀,你给对方肯定性的反馈越多,对方的倾诉就越顺畅。当然了,遇到不同类型的人和情景,反馈的强度也需要适当调整,有些时候不是一句“嗯”就足够了的。

《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个桥段,郭靖初遇周伯通,老顽童兴致勃勃地对他讲述九阴真经的故事,正讲得起劲,郭靖因为分心,只是“嗯”了一声来反馈,就让老顽童相当不高兴,孩子气地要求郭靖:唉,你得问我后来怎么样了?要不然呢,讲故事没精神。可见,反馈句式,应结合具体的场景和人物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另外呀,反馈里有一个禁忌,那就是千万别轻易说“我明白你的感受”,“我理解你的心情”,“你的处境啊,我都懂”。你可能会纳闷:哎,很多口才教科书都说,我们应该在交谈中有同理心,感对方之所感,这些话不正体现同理心吗?可是反过来想,你要真有同理心,就该知道“轻易在口头上表示理解对方,反而容易激起对方的不愉快”,对方会觉得“你怎么能理解?”“你真的明白吗?”“对我的同情也太廉价了吧?”所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著名的华人心理咨询专家岳晓东就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同感泡沫”。这种泡沫,对形成真正的同理心其实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