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假装”成功的失败
文/胡萝卜蹲蹲
我有一树繁花相送今天房地产策划课上台代表小组讲解PPT,大概内容无非就是比较普通的阐述一个房地产项目,然后和大家再来点简单的互动。由于近段一直在忙比赛,没有什么准备的我几乎是直接上台了。
没有稿子,忘了微笑,但是有掌声。
自打当了大二部长以来,例会开多了,总是在大众面前临场发言,我其实是很少怯场的。
但是,今天毫无准备的我,还是在迈开步子的那一步--发现了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某个暗黑的影子--胆怯。
胆怯对于人而言,是个有趣的东西,因为它时常能使人带着压力前进,时而却又在某个契机点转瞬间幻灭。
上台后有些许颤抖的我,基本不到一分钟就突然打败了内心的万丈波澜,回归了昔日常见的镇定。
当微笑重新洋溢在脸上,自信也就出来了。镇定之时,本能地就顺着PPT的意思自主组织语言,言语也就尽量保持流畅地说出来了。
演讲后期,越来越自然,可能也与平常的“话痨”性格有关。临场发言,我好像很少有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算是说一些废话,也能尽量自圆其说。
演讲完,掌声雷动,自我感觉效果很棒,下台高兴坏了,差点走错方向。
回到座位,队友给了我一个大拇指,说丝毫感觉不到我的紧张。我当时高兴到快要跳起来,直到看见手机屏幕上“张牙舞爪”的自己。
屏幕里映射的自己,是那么的“狼狈”,刘海乱到要“飞起来”,早晨画好的眉毛早就“花”了一半,甚至睡完午觉后些许的“口水印”都残留着。
“忙乱”之中,偶遇一个“慌乱”的自己。开始想笑,后面想哭。
大庭广众之下,就算内容再丰富多彩,直观的第一印象却是已经大打折扣。而往往,外在表现最为直观,也最能让人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屡次的“临场准备”让我“基本彻底”忘掉了“提前准备”的好习惯,“赶场”“踩点”心理随着一次次的侥幸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到了“引以为荣”的地步,如果最终不酿成个不可姑息的“惨状”,估计我不会轻易罢休。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是许多惰性的根源。而惰性滋生的潜在效应,将逐步覆灭一个人之前的所有努力,远不是几个失败的结果所能度量的。
也许这一次的“侥幸成功”,就让我越来越“自欺欺人”,认为所有事情都可以“毫无准备”地打一波“乱仗”,幸好最终还没遇见真正强势的“敌人”,否则,还不知到时候会落得个怎样的“狼狈”下场。
表象下的成功,其实是一次“彻底”的失败。这一次,我不仅输了形象,还输了习惯。
“放长线,钓大鱼”,不妨把眼光放得稍稍远一点,也许,胜负就不再“难料”。
望成长路上,勿因小得小利迷失自己。今日写下此文,与诸位友人共勉。
写在后面
夜深如梦,或喜或悲,都可以温柔地向全世界道一声“晚安”。这个五一,胡萝卜会去走访沙漠,假装找一找荷西和三毛的影子,不求缘分,求平安,求喜乐。
哦,对了,最近在重读《白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