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性和天花板
评乐创训练营 NO.280 同路科技:
http://www.ximalaya.com/5956556/sound/12761723
上一个做帐篷的项目还没隔上一个月,竟然又冒出来一个做帐篷的,而且名字居然叫「同路科技」,也是醉了。没有识别性,又和实际做的事情几乎完全扯不上,认知成本也太高了。别没事往公司名字里面塞「科技」和「网络」了好吗各位老板?这两个词已经被滥用到会被自动过滤了。
好吧,这个不是重点,这期节目里我觉得大的问题是在于崔磊提出的「另一个方案」。如果你没有听这期节目的话,强烈建议听一下,这里我简单概括一下,略有脑洞,未必准确,最好还是你去听了能知道全貌。
这期的创业者是生产帐篷的(对不起我连他的名字都没记住),因为他们的帐篷好,又有一堆生产别的户外用品的小伙伴,所以他们决定搞一个二流景点的住宿加旅游项目打包的方案,以 B2B 的方式,在各种旅游项目展会上把他们的方案卖給各个景点,这些景点就可以对外宣传说虽然风景比不上什么 4A 或 5A 的景区,但他们这有舒适帐篷的住,有漂移车玩,有卡丁车,有滑索等等,以此来吸引游客。
在一堆惯例的问题和吐槽之后,崔磊提出了另一个做类似产品的更加轻便的思路:不生产帐篷,就买 4 个帐篷,找 4 个各有特色的景区合作,拍一堆美图,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诚招管家」,类似澳大利亚旅游局做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的推广模式。先做个百万流量把用户端的需求带起来,接下来就要产品有产品,要合作有合作,要销售有销售了。
这显然是做这个项目的更好的思路,投资人,甚至同路科技的老板都挺喜欢这个方案。但这个方案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稀缺性和天花板的问题。社交媒体上造势绝对是个聪明的主意,那么轻的成本,做 4 个或者 4 组能盈利的帐篷不是很难。但是这档节目如果是以「获得投资」为原则的,这个方案就没有那么合适了。如果创业者真的是带着这个方案来,那我想崔磊和投资人问的就是市场有多大,能有几个这样的帐篷,热度能持续多久等等的问题了。
我觉得这个项目如果卖体验卖美图,那它最大的问题是它的本质是收敛的,大家现在想去住帐篷,是因为现在帐篷少,住帐篷能提供一种具有稀缺性的经验,能成为一种「社交币」。我听下来,这个项目的是把独特的体验标准化了。虽然他说有个「菜单」,但是「菜色」一定是有限的,而且「主菜」还一定是个帐篷。当各种景点都有帐篷住,有漂移车玩,有卡丁车,有滑索等等的时候,还会有人想去吗?这样不就还是在国内景区千篇一律的怪圈里循环吗?
如果有个能做美图能做好社交媒体营销的团队,干嘛老是做帐篷呢?像罗胖卖书一样卖一个一个不同的旅游项目,连帐篷也别折腾搭了,每旅游项目卖一阵,热点过了就下架,不是更好吗?不知道崔磊是不是其实是个意思,节目里面没有明说到这个点上。
回到帐篷本身,我觉得这个帐篷的独特优势最终还是在它能搭建在造不了旅馆的地方这一点。景点总要住人吧?差不多舒适程度大家一定想住在离景点近一点的地方吧?在星空下入睡,在鸟鸣中醒来,放下尘世的喧嚣,远离 4A+ 景区如织的游客,收拾行李去真正的山野里小住几日,细心体会这座山与那座山,这条河与那条河之间微小的差别…这才是稀缺的,就这一点就够卖了。真心别在好好的自然景观里折腾漂移车了,听着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