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过自己的父母吗?
看到王朔说过的一段话: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有网友觉得:这就是小时候,对孩子成长没有足够的陪伴和关爱,所以长大就想不起父母的好,因为在他最开心和最失落、最无助的时候,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他逆反的是自己失落的童年,所以最后他说回忆的时候都是难过。
也有网友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有人享受了父母带来的优越条件 ,没有感情起伏, 只有爱。但王朔说的是,父母带来的痛苦。
人到中年以后发现:父母当年拼尽了全力也不能保证不饿肚子 ,更解决不不了儿子年轻时遇到的困难,儿子会有怨恨,但随着年龄增长,慢慢体会父母的不易 ,心中也就只剩下爱了。
只有经历过这样经历的人才知道王朔那几句话代表着什么。
不幸的家庭各种各样,幸福的家庭一模一样。我自己也有儿子,我更清楚地明白:为人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做孩子,而是自己学会怎么做家长。
所谓父子一场,不过是共同成长,爸爸是长大了的孩子,孩子是小时候的爸爸。
脾气温和、以身作则的父亲,他的孩子性格也非常健康,尤其是在叛逆期的时候。
反之亦然。
我没有他说的这个过程,小时候从没有烦过自己的父母,但就是36岁左右时,我感觉自己有点烦父母,主要是总想让他们改变,认为他们的一些思想、方法,观点、习惯都太陈旧、迂腐和呆板,对他们的态度有些不好。
即便这样,我还是很爱我的父母,就像有的评论说的,宁可没有孩子,也不想失去父母。
即使父母以前对我的方式,也给我童年造成了阴影,但我还是很爱我的父母。理解他们的不容易。希望他们身体都健健康康的。
喜欢一个朋友讲述他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他说:我爱我的父母。父母七十多,我每天下班都开车到我老妈那吃饭,然后就是日常家务。我离婚了,女儿在外地上大学。有自己的房子,宽敞装修的也很好,所以非常自由。家里有地暖,有热水。今天把老爸老妈带我这洗澡,我负责做饭。他们负责洗澡和吃饭,其余活儿是我的。吃过饭我给他们削苹果吃,陪他们看电视,聊天。我觉得这就是爱,爱就是点点滴滴。
没错,父母是我们永远的靠山。无论你多难多苦,他们都条件的站在你这边鼓励你,而且不会看扁你。是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最亲的人。
出身、阶层不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不一样。穷人家大多是恨铁不成钢的。富足家庭一切就那么从容不迫。
父母终归是人,人都分善恶。阶层不同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
事情是相互的,都应该现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交流,理解,包容。
没有一个学校教我们如何做父母,没有一门课程教我们怎样做子女。
很多中国父母子女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好的家风滋养几代人,坏的传统影响几代人。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文化程度提高,亲子关系会整体改善,家庭伦理会日趋优化。
愿天下父母、子女多些温暖记忆、少些彼此伤害。
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懂怎么为人子为人父,所以教育很重要。
让孩子和父母懂得怎么做是对的,如何去爱、如何去沟通、如何去成长。
不要互相伤害彼此折磨,然后都留遗憾。
人生没有如果,没有重来,只有活好当下,学习是为了知道当下应该怎么做,如何做才能得到安心坦然的面对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