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感恩日记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14人  1c4b406034cd

感恩来自于大脑边缘系统,也是原始生存本能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感恩情怀来影响大脑边缘系统对不适因素的体验。

每天记录三到五个让你感激的事情或经历,比如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一次愉快的旅行、父母战胜疾病等,感受这件事情附带的轻松、温暖、心旷神怡等令人愉快的感觉

当我们感觉不适时,仔细回想那些感恩的事情和经历,感受这些事情带来的那种感恩的感觉。并将不适因素与除了焦虑和危险之外的感觉联系起来。

写感恩日记

感恩日记的一大功效,在于“重新发现和评估我们的生活”。因为一天下来,我们大多记得的是最开心或最郁闷的几个“点”,而实际的生活要比这几个点更为丰富多彩。

所以,当你每天结束前,去回顾记录几件美好的值得感恩的事,这本身就在重新“锚定”你的生活,让你越来越有“实在”的感觉。

与此同时,也能起到梳理情绪和思维的作用,但这是第二功效,并非我们做感恩日记的首要目的。

如果以一个功利性的目的(要让自己开心、要排遣情绪)去做这件小事,那么,它在你潜意识里,就会变成一个每天要做的”任务“,那就容易走向“形式化”,反而失去了它的原意

举个自己的例子,我以前上小学时,学校是一所教会学校,每次用餐前都要做祷告,那一套祷告词我背的滚瓜烂熟,但有什么感觉呢?什么都没有,我只把它视为吃饭前要完成的一个小任务。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祷告词其实就是感谢桌上能有这些食物,让我们可以享用。但你是否真的这么去“想”,去用这样的心意理解这件事,效果就天壤之别了。

就像我拿一张别人旅行的照片给你,请你描述照片里是什么,你可能会给我一种像说明书似的答案,照片里有什么,那个人在做什么,天气怎么样。

但如果我拿出一张你自己的旅行照片,你在描述时,感觉就截然不同,你可能会说,这是我当时在哪里,和谁谁在一起,我们一起做了什么,感觉好开心,当时还怎样怎样……

你会加入当时的感受,也仿佛回到了那一刻。这就不只是在表面描述一个事情,而是一个立体的、实在的人生的体验,一个真实的感受。

这就是“有心”和“无心”的差别所在。

所以,我建议你再做感恩日记时,回顾过去一天“美好的三件事”,就仿佛自己重新体验那一刻,去感受当时的感觉,然后把这个感觉记录下来。

但不要让这个感觉去承担“解压、舒缓情绪”的目的,因为那是感恩日记可以带来的效果,但不是做感恩日记的方法,就认真体会那一刻就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