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段苦旅

2018-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A黄橙橙

不管春温秋素,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自序

历史是沉闷的,是严肃的,是客观理性的,是讽刺的,是映人心神的......看历史,总给人冷静,让人感到命运,让人惊叹巧合,让人敬佩料事如神,但是“看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带着书上路,追寻先祖的遗步,在实践中学习,本只有余秋雨一人,幸《文化苦旅》的面世,能让我们跟寻着他,足不出户行万里。

翻开沉重的历史,我们走的时候莫高窟——辉煌与耻辱并存之地。茫茫沙漠,看不到寥寥炊烟,这样一个蛮荒之地,多年前,是整个东方最亮的明珠,秋雨的文字并不仅仅给我们说了当年国人的愚昧冷漠,更批判了那个时代的制度,文字铿锵,饱含力量。


我去时,一次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正在举行学术讨论会,会罢,有学者用沉重的声调作了一个说明,‘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中国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一着一字却立场鲜明,批判深刻,这就是余秋雨的文字。

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这是余秋雨少有的题词之一。很荣幸能跟着他的脚步,来到我巴蜀大地的关键之地。李冰父子对都江堰的贡献,让人们建一二王庙,升格为神,余秋雨的笔调之下,未着眼于历史真实,而是探讨着人民的角度。是啊,如此丰功伟绩,升格为神有何不可,水神变成李冰又何足为怪,他料不到死后的今天,对他本身不过造福一方百姓。

余秋雨的文字,就是这样,既非风云亦非儿女情长,只有对文化的思考,对中国传统文人人格精神的研究和以自己的视角探索中国文化。恢弘大气却又不失细致。此本《文化苦旅》更是秋雨老师的作品中的精华,我们每个人都应去阅读,去换个角度看我们生活了十八年的中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