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之眼(1/365) | 乡村购物记

2022-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康康2022

早上六点,被闹钟叫醒,从温暖的被窝里探出头望窗外,漆黑一片,万籁俱寂,又挣扎了几分钟,终于理智战胜了严寒,坐起来穿衣服,今天是我阳了之后的第一次出门,我们要去6公里外的镇上岁末大采购。

家里的冰箱,经历了口罩情况封控的一个月,母亲住院治疗的一个月,母亲住院返家因腿痛不能上街的半个月,我们回到乡下扬扬扬的五天,昨天终于终于见底了。

吃早餐时,母亲说要不要三个人一起去,这次要买的东西多,我说不用了,您的腿还没好呢,她的脸色有些许黯淡,旋即又像黑夜里划亮一根火柴,整个儿明亮起来:“我帮你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你们拖我的行李包去,有拉杆能省不少力。”姜还是老的辣,虽然年且七十,手不能提,脚还痛着,可还出主意。

7点25分,天亮了。8点30分,我和儿子拉着斑马纹的行李包正式出门,走到村口的马路边等公交车,一个歪带着灰色毛线帽子,穿着一身蓝白方格厚睡衣的干瘦老头,蹲在路边的大石头上埋头抽烟,显然已经等候多时了。

这是一条老国道,也曾经辉煌过、人来人往过,可如今年久失修,只剩几辆脏兮兮的中巴车,每天在乡镇和县城之间慢跑,我一边等,一边向儿子暗示等车的时间会有点长。

他从小在深圳大都市里长大,习惯了楼下就是便利店,出门地铁高铁,快递外卖送货上门。果然,等了不到五分钟,他就按耐不住性子,用脚狠踢石头,一会儿说要打车,一会儿说要走路,反正就不等了。这荒郊野外哪有车?要能打到车,我还在这里等?

我正打算告诉他稍安勿躁,这时,我们期待的蓝色破旧中巴,在远远的道路尽头,显见了它朴实无华的身影,好久不见,它还是那么稳重(开得慢),还是那么贴心(多等会,它总会来的)。

到了超市,我打开手机备忘录看购物清单,正式开始买东西。超市的氛围有点冷清,服务员和顾客一样多,也许是很多人还在扬着?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农村的繁忙季节,家家户户,热火朝天,像参加某项总决赛似的制作各种诱人的腊味:腊肉、腊肠、腊鱼、猪血丸子……以迎接他们在外工作的儿女们一年一度地盛大归来。老人们开开心心地买食材,小心翼翼地熏制,费尽心思地包装,只等到年初六或者初八,孩子远行那天,让这些带着草木芳香、父母心意、故乡深情的美食,塞满他们的大袋小袋、大箱小箱、轿车后备箱。

来到第一家超市,它有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娃哈哈”,在这里我买了3斤排骨、1斤梅肉、1根猪大骨、6个糍粑、半斤木耳、半斤鹿茸菇、一扎海带、两包盐、1公斤面粉、3包发酵粉,还给母亲买了一双粉红色的毛绒拖鞋,25元。

出了超市,望见对面的“老百姓”药店,进去问有没有抗原和口罩卖,结果抗原没货,医用外科口罩6毛5一个,比深圳便宜,买了60个。又问了四五家药店,均没有抗原,于是放弃继续寻找抗原,进了第二家超市。

来到第二家超市,它也有一个好听、好记、似曾相识的名字——““美宜家”,我买了25斤前腿肉、5斤五花肉、10斤草鱼、一副猪小肠、1个热水袋。

孩子嚷嚷着要买黄桃罐头体验一下,最后只找到桔子罐头。在帮他搜寻黄桃罐头的时候,我碰巧遇见“小白兔”奶糖(大白兔奶糖的混水摸鱼版),“BOVE”巧克力(德芙巧克力的混淆视听版),土力架(士力架的乡村特别版)。

在美宜家门口,我把买下的一堆肉塞进行李包,继续向街的尽头,此次购物的终点,镇上的农贸市场走去。

巡视了一圈,有点小失望,没有找到羊肉(家乡人民好像不太爱吃羊肉),只好转向牛肉铺买了两斤多牛腩,老板说102元,我仔细一看牛腩里还夹带着骨头,于是砍价100元整,她抗争了几句,怕我走掉,最后成交。将牛腩塞进行李包里,我继续买买买。

在蔬菜档挑了平菇、茭白、马铃薯,在冷冻专卖店要了四包鸭脚(用来做腊鸭脚包),在豆腐档要了四大块老豆腐(用来做炸豆腐块)。

大包、小包提到路边,让孩子守着,跑去附近的中国电信门店里拿快递。这家店前半部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营业大厅的样子,正规正矩,一扇玻璃门通向内室,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散落着各式各式、大大小小的包裹。玻璃门边,一个小孩和他的奶奶正坐在烤火桌旁烤火,奶奶手法麻利地包着饺子,慈爱的目光却一直停留在他的孙子稚嫩的脸盘上。

怀揣着三个快递,横穿过马路,回到孩子身旁,刚站稳,回家的车就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