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般的生活,诗意般的日子经历

“阳气”与“湿气”的斗争

2017-09-08  本文已影响131人  方海敏
“阳气”与“湿气”的斗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体莫名的发冷,本能的反应加衣服。可刚加上衣服没几分钟,头上、脖子里就开始冒汗,于是又减衣服。看着大热的天,穿条裙子感觉刚好,可走到阴凉的地方,腿上直觉一股刺冷,只好收起,穿上长裤,但冒汗现象即可出现。一连持续了好几天,被冷与冒汗困扰着,不知如何是好。

一日和朋友聊天,朋友看我穿着长衫长裤,问我怎么穿这么厚?我说出了缘由,朋友推荐我去看中医调理。于是打问哪有好的中医,朋友推荐了很多,公立的、私立的都有,最后根据周围朋友看的效果锁定一家私人中医诊所。

抱着“妙手回春”的期盼走进这家私人诊所,先取挂号单,顺着窄道走上窄楼梯,便到二楼,走过放椅子的过厅,大概这是病人等候区。因没有病人等候,就径直走进挂有“诊断室”字样的房间,一位病人正在让一位穿着中式短袖、留有背头短发的老者把脉,另一位穿白大褂的女士则根据老者所说快速记下药名。只几分钟,病人就看完了病,交了钱,拿上药单,到一楼抓药。老者示意我坐下,伸手开始把脉,便问起来

“怎么了,有啥症状?”

“发冷、发汗……”

“耳朵响不响”

“不响”

“睡眠怎么样”

“可以,偶尔半夜要醒来”

“大概几点?再睡得着?”

“2点多,醒一阵就又睡着了”

老者就开始让穿白大褂的女士记药方,一共三种药,还配有一些中成药。服用方法是每种草药配一种中成药,每天一种,三天一个轮回,共服十五天。末了,我问了问这得了什么病,穿白大褂的女士说“这是调理。吃完药就好了!”老者也说“气虚血虚!吃完这几副,一定再及时来看,切记吃生冷的食物,包括水果……”

听了他们这一番解释,我交了钱,拿了药方到楼下取药。拖着一大包药回到家,严格按照老者的要求煎药、喝药。可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越服药越怕冷,常常浑身大汗淋漓,腿脚冷的只好穿上厚袜厚衣。在吃到第十二服时,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了,晚上睡到半夜浑身冒冷汗,感觉床单、被子都是湿漉漉的,让人难以入睡,直觉告诉我再不能服这些药了,于是果断地停了药。怕冷、冒汗变本加厉。

周末和在医院化验科工作的弟妹相遇,说了身体症状。弟妹说这是“湿气”太重,应该去中医科看看。

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看病。当然中医科的主治医生也认识,一见面便很热情地寒暄起来,言语间他就问起我“怎么了?”我如实说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开始把脉。我内心忐忑不安,生怕医生眉头一锁,说出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等等。就在内心无比惶恐中,医生轻松的说“气血过于虚弱,是不是最近熬夜很多?”

“有点,最近睡觉有点迟!”

“以后注意休息!没事,扎四天针疚,另外要加强锻炼,过一阵就好了!”

听他这么轻松一说,顿觉眼前一阵亮堂。说实在的,我最怕进医院,生怕自己身体有什么不祥。这次来医院,也是实在坚持不了冷和冒汗的煎熬。

不过我还是将信将疑,短短十几天,看过两位医生,都说气血虚,一个说一定要吃中药调理,一个说要扎针加锻炼!

到底怎样,还需要拿身体做“实验”。走进针灸科,交了收费单,医生做了记载,说还没床位,等几分钟就好了,便到楼道等候。

约莫过了十分钟,医生叫我名字,我应声走了进去,迎面遇到曾经扎过针的主治医生。很热情地打了招呼,就询问我怎么了,我也一一如实道来。他边听便在我腿部侧面、后面扎了几针,不知是由于害怕扎针过于紧张还是怎么了,浑身就是一阵冒汗,腿上都感觉湿漉漉的。大抵他也在扎针过程中,感觉到我冒汗,有点遗憾又有点关切的说“你这是太缺乏锻炼了,明显的阳气不足,湿气过重!”

“我每天也在锻炼啊?”

“你怎么锻炼的?

“就是吃过饭了,出去走走!”

“那你锻炼的效果和强度不够。要每天早晨早起身心完全放松,跑上一二十分钟,让出出汗,湿气就排出来了!”

原来提升阳气要锻炼,而不是吃药,怪不得常言“有病不能乱投医”。

“阳气”与“湿气”的斗争

于是我调整作息时间,遵循早睡早起原则。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起床、洗漱、出门、跑步。

可能是长时间只走步不跑步,跑起步来,腿脚沉重,还没跑出一千步,嗓子干辣不说,还气喘吁吁,两腿发软, 最难受的还是浑身冒汗。于是停下擦汗,开始慢走。身边不时有跑者超越,有老人,有年轻人,有男的,也有女的。他们大步向前跑去,让人好生羡慕。

这时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身边经过,老人大概有六十多岁,速度虽然没有年轻人快,但脚步一直是跑状,也没有像我一样气喘吁吁。看着老人超越我而远去的身影,心里有些许愧疚,我是不是太过溺爱自己,跑步肯定要喘气、要冒汗,为什么就不能坚持一下,活脱脱一个典型的40岁的年龄80岁的心态。再不能这样溺爱自己了,不由得脚部成了跑状。再次起步,跑出千步,虽然喘气也冒汗,甚至湿了衣背,但没有停步,依然坚持。

七点的闹铃响了,我也返程准备回家。扎了四天针,也坚持跑步四天,冒大汗的现象似乎少了,半夜也不怎么出汗,庆幸自己睡了个安稳觉。

就这样坚持每天早晨六点半跑步近两周,腿部发冷现象似乎没了,冒汗也完全消失,跑步锻炼对我来说真是产生了奇迹。看来身体健康与否,与“阳气”充足与否息息相关。

我庆幸在服药期间身体出现不适时果断停药,也庆幸与弟妹交流到公立中医院再次就诊。回想在私立诊所就诊时,老医者用药只是按“气血两虚”的统一药方开药,殊不知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两位医者都遵循“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原则,但各有所重。一个是通过调理“血虚”,治疗发冷;一个是通过锻炼增加“阳气”,自身“除湿”。外用和内调,那个更见效,身体是否适宜,只有就医者自己知道。

我暂且不论医生是公立院还是私立所,同样都是“看病救人”,为什效果不一样。原因在一个“德”字。医德高尚为病人着想,医德低贱只想为诊所谋取利益。我想我也就是成人,发现不适即可采取了行动,如果是位不懂事的孩子或不懂医的老人会发生怎样?后果不可设想!

自古就有身体阴阳之说,当阳气上升,阴气自然消退,若阴气上升,身体便出现不适,这就需要“对症下药”。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虽然面对的都是人,但对象不同。医生讲究“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而教师讲究因材施教、关注个体。

不论用药物战胜湿气,还是通过锻炼内驱湿气,都需要因人而异。只有“对症下药”了,方可除百病,强体质。做教育更是如此,不论有多少好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好“脉”,理好“药方”,让孩子在适宜的环境、适宜的教育中安全、愉快地成长。

人的思想也一样,有“正气”与“邪气”之分,当正气十足,人就阳光向上,容光焕发。如若邪气占据,便出现不适,甚至萎靡不振。所以需要时时调整心态,才会有更好的状态面对人生!

“阳气”与“湿气”的斗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