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你最喜欢谁?曹植。
延康元年,曹丕承魏王位。临淄侯曹植未向魏王致贺,遂命许褚拿临淄侯问罪。
古亭下,一位狂士正与朋友畅饮和歌:
“人无千古醉,诗有万年芳。”
许褚怒目而视,请他移步许昌,众诗友皆奋力阻拦,他饮下杯中残酒,大笑:
“人生在世,多活一日不长,少活一日不短。
但凭快活论生死。”
“列为朋友,十多年来,我等天天在这个古亭下,吟诗作赋,它已经饱染诗意了。我若回不来,烦请各位把这个亭子拆了,为我打口棺材吧!”
说罢,便大步随许褚离去。
接着,朝中上演了世人皆知的七步作诗的故事。
他就是曹植,字子建,一代枭雄曹操的儿子。他才高八斗,七步成诗。他是乱世中天真浪漫的少年,潇洒不羁。虽命若飘蓬,却单纯不减。虽功业无成,但诗文不朽。他的一生,可被列为传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曹操从来都是曹植心中的英雄,像每一个单纯可爱的小孩子崇拜着自己的父亲。
那年曹植十六岁,他随曹操出征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
他第一次看到了战争的血腥场景,感受杀伐的残酷。
他胸中豪情汹涌澎湃,仿佛生命正在天地间舒展,浩荡如长风。
顿时,一连串的诗句宛如离弦之箭,此第飞来,在脑海中翻腾: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那年尚且年幼的他懂得了父亲对这风云激荡的天下的抱负:所有的杀戮,流血,都是为了不再杀戮,流血。世道动荡,民不聊生,已经太久了。还有什么事业能比创建一个太平盛世,让天下苍生安居乐业更伟大?
少年不惧岁月长,助父亲得天下便成了他的志向。
可他在众多兄弟中并不得曹操重视。
曹丕为长子诗文骑射常由曹操亲自辅导,曹彰生性好武一身本领总得曹操赞赏,曹冲最为年幼却最为机敏,自称象一事更得曹操喜爱。唯有曹植,生来注定是一个舞文弄墨的书生,自小体弱,囿于房中,甚至很少见到他崇拜的父亲。
可是金子总会发光,“建安之杰”的才华如何能被掩盖?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登台赋》
建安十五年,新建的铜雀台屹立在太阳下的冬天。屋顶上那只铜雀大张着双翼,金光璀璨,翩然欲飞。
曹操正得空闲,看着身边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心中欢喜,想搞突然袭击,一试诸儿的文才,想知道他的儿子们会对他造的铜雀台,做出怎样的评价。
曹植脑袋一转,率先作赋一首。
念罢,曹操惊了,他没有想到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如此精妙佳句。
虽在乱世,但曹操认为读书慕道才能长世,文思理路,才气笔力足能见出一个人的天赋资秉,他被曹植的才华所吸引,开始聚焦曹植。
于是,一日登台远望,眼前景象辽远开阔,曹操踌躇满志,命曹丕曹植二子做赋。
他拿起曹植的稿子大声诵读: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尊贵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曹操被震撼了。
曹植不仅写出了这绝伦的景象,竟也写出了他的情怀,看到了他所作所为中蕴含的初衷,他盯着曹植,感受到自己遇到了知音。
从这一刻起,曹植以后的命运便完全改变了。
“听仁风以忘忧兮,美酒清而肴甘。”——《娱宾赋》
得曹操赏识的曹植甚是欢喜,更加卖力帮助父亲。
自曹操发布《求贤令》后,曹丕曹植积极协助父亲光罗人才。除建安七子外,还有丁仪,丁廙,杨修,吴质,邯郸淳,路粹,荀恽等人,他们被称做邺下文人,聚在一起赋诗作文,听乐观舞。
春天的邺城西郊,草薰风暖,欣欣向荣。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并立在晨光之中。他们一路观赏邺宫之华丽,三台之高耸。登上阁道长廊,楼观,台榭,开轩远眺,西山峰峦重叠,漳水,滏水泛着清波。在大好春光中,呼朋唤侣,饮酒行乐,奏乐而歌,吟赋作诗,何其乐极。这段邺下风流,想必是曹植最快活的几年。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野田黄雀行》
受到曹操的喜爱的同时,他必然受到王位之争的困扰。他无意王位,谁做皇帝都好,他只希望看到一个太平盛世,他最开心的不过是写诗做赋,然后得父亲赞赏。
可曹丕不答应,处处针锋相对,誓死相争。
他一筹莫展,可潇洒如曹植,怎愿被区区王位所扰,他不想与哥哥相争,就只有一个冲动极为强烈:喝酒。
近来他越发喜欢喝酒,在微醺,沉醉之时,什么痛苦烦恼内疚,迷惘,亢奋都没有了,只有心在飞。
他的心在飞,好似脱离了所有荣辱得失,他只是他自己,一个单纯的自己。一切都抛在脑后,只有大风在吹,阳光在狂泻,天空一片澄明。
马车在驰道上奔跑,不顾一切,穿过南面严守禁入的司马门,直趋显阳门,再往宣明门,这一冲不但冲破魏宫最森严的禁令,也冲撞了曹操。
曹丕成功了,司马门事件断送了曹植的前程。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大悲大喜,急转直下,他反而有一种莫名的轻松。
他本是还有机会的。
建安二十五年,一代枭雄曹操离世。
与他关系最好的兄弟曹彰抓住机会对曹植说:“先王去世前召我来洛阳见他,这是他要立你为太子。”
命运再次将机会送到曹植面前,而他只说了一句:“你没看到袁氏兄弟吗?”
他明白若与曹彰携手,结果只能是兄弟阋于墙,曹家分崩离析,他不愿看到这样的景象。
他没有错,可生性善良的他没有料到这个选择埋下的祸根。
因为他的退让,曹丕的屠杀开始了。
曹植的朋友们像小麻雀一样不明就里,落入罗网,任人宰割。他又是那么无能为力,他所有的仅是诗才,只能用诗歌宣泄情感,在他的诗中做侠客,救朋友于水火。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他第一次感到人生的绝望,他厌倦了,他要离开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赋》
甄宓是三国时绝世佳人,最喜舞文弄墨之人,与曹植两情相悦,可造化弄人,甄宓偏偏是曹丕的夫人。
悲剧是巨作的源泉。在曹植要离去之时,甄宓因替曹植求情而被曹丕赐死,只留下曹植教她所做的诗句:“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他没有想到第二次绝望来的如此之快。
他走出洛阳城,在洛水旁彷徨,无法接受甄氏已死的事实,看洛水飘渺激荡,仿佛一位曼妙女子正袅袅娜娜从洛水的洪波中向他走来,他分不清那是传说的洛神还是他心中的甄宓,她太美了,遥不可及无法触碰的美,他文思泉涌,诗句脱口而出: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一篇举世闻名的赋作若脱蛹的彩蝶翩然而至:《感甄赋》又名《洛神赋》
他要走了,离开这与他格格不入的乱世,给他的潇洒浪漫,找个归宿。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薤露行》
他最后的归宿,是东阿。
一晃半生过去了,年轻时建功立业的目标越来越虚幻,什么都不属于他,他真的什么都没有。没有权势,没有功勋,没有地位。可他依然是那天真潇洒的才子,他还有文学,聆听他的倾诉,为他疏解郁愤,不离不弃,慰勉他的灵魂。
他习惯一个人到东阿鱼山徜徉,望天望云,观水观山。他的一生历经了各种大悲大喜,已不觉苦乐,生性浪漫如他依旧快活,席地坐在山崖旁仿佛坐在时间的尽头,感受自己如云霞,如朗月,如朝晖,如鱼山上四季舒卷的天风。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他微微一笑,这一生,他足够了。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手携一壶酒,诗文芳不朽,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