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金小仙林湖(2020.12.04)
【温暖的孩子们】
昨晚在线听课,听到来自浙江杭州的黄老师在课堂上不停调侃:“谢谢孩子们!你们让我不是一个人独霸课堂,让我不是那么尬……”
从中听出老师淡淡的无奈,更听出孩子们满满的能耐。
再到昨天以及今晨,又在自己身上,对老师的……以及孩子的……有了更多直观的体会与认识。
案例1:公开课,我们懂!
按照校本研修之组内公开课的安排,本周四下午,应轮到我基于教材进行公开教学。关于课堂的设计、实际的演绎以及课后的评价与反思,都已在昨天的日志中做过比较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因此,今天在这篇日志中不再赘述。那么,在今天的这篇日志当中,又要以此课为例,分享些什么呢?没错,看标题,已经可以猜到,是要说一说孩子们在公开课之前、之中以及之后的表现。
公开课之前:
周四上午第四节课,我告诉孩子们,今天中午12:40—13:20,我们将要共同在录播教室上一节单元的整理复习课,届时,将有学校其他班级的数学老师现场观摩。
于是,便有吴倩雯问我:“华老师,我需要做课前分享吗?我妈妈已经把我要分享的课件发给您了,您有没有下载?”
因为我们从2018—2019学年度以来,就一直在推行5305的课堂范式,在课堂上先组织学生围绕已经学过的内容或者正在学习的内容或者即将学习的内容在课件的辅助下进行课前分享,而当天按照分享顺序,应该正好轮到吴倩雯分享,所以,孩子赶紧提醒我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以及要为此做好的准备……
还是这个课前分享环节,围绕分享,还有一人主持,以引出分享人的出场以及其他同学对分享的点评和其他同学对分享的质疑或者补充。近期担当主持的是张梓彦。于是,孩子便在得知要公开教学后,赶紧求证:“华老师,要主持吗?”并作势就要离开座位走到讲台上来……
谁说公开教学,只有老师一个人紧张不已,其实,与孩子们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也会被传染上老师为把课上好而有的紧张并愿意以实际行动为老师分担。
我们都有一种无比明显的感知,那就是每逢公开教学,孩子们总能按照课堂学习常规,认真参与学习,积极参与互动,从而使得课堂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这不正是以实际行动为老师分担吗?而这种愿意主动分担,不正相当于在向老师大声表白:老师,公开课,我们懂吗?
公开课之中:
在录播教室上课,期间,需要在内置电脑与实物投影之间进行切换,一不小心,无法把屏幕演示内容由演示课件切换到实物展台,急得不行,但又不能表露出来。
已经请到带着学习单借助实物投影面向全班同学做分享与交流的孙宥阳,看到老师操作无果,又深知课堂时间宝贵,不能一直耽搁下去,便走上讲台,大声向同学们读起来……
孩子对我说:“华老师,换不起来没关系,我就这样读吧!我可以读两遍!”
当老师遭遇因操作不通畅而带来的尴尬,学生不是坐视不理,而是主动积极想其他办法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体现出学生的灵活还有担当。
公开课之后:
全课学完,就是下课。是直接头也不回地回教室呢?还是,先向听课老师表示感谢,然后再排队回教室?
上午第四节课结束的时候,我说:“中午,我们坐在录播教室上课。全课结束以后,我们应怎么做?”
曹子由说:“请华秋实喊口令,我们统一动作,以给现场听课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为什么想到华秋实喊口令呢?
因为之前公开教学,无论是区级,还是校级,全课结束,都会由华秋实统一发布口令,领导同学们集体鞠躬向听课老师表示感谢,而且每一次,华秋实都带得很好!因此,听到要公开教学,孩子们赶紧想到下课的仪式以及主持仪式的人员。
由此从公开课前到公开课中,再到公开课后孩子们的表现,不禁感慨孩子们的聪慧,感谢孩子们的懂事!
孩子们的聪慧让人放心,孩子们的懂事让人暖心,这些都让金小仙林湖在我们的心目中变得更加温暖!
案例2:早上好,华校长!
早晨7:20,到达学校门口,孩子们开始陆续入校。
看到我,都会主动问好,或敬礼,或鞠躬,充满了尊重。
因为天气越来越冷,所以早晨入校,戴帽子的孩子也多了起来。
早晨,先后共有3个男孩,走到我面前站定,专门地、特意地拿下头顶上的帽子,再向我鞠躬问好……
看此情景,再把已弯下的腰再往下压一些,生怕唯恐不能表示出自己对孩子们的谢意与善意。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有懂事的孩子愿意并且能够分担老师的压力,有礼貌的孩子能够脱帽表示对老师的敬意,作为老师,内心有满满的幸福,并且还有更多的决心,更多要温柔以待这些孩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