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想法读书

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依然无法释怀

2021-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张言晓语

这几天心情非常复杂,好像到了中年之后,自己很多事情多无法控制。

生活的熟悉环境发生变化,就会感觉非常的惊慌,不知所措。但是,这些不在我控制范围内的事情,我又有什么办法,于是,对已知世界的恐慌已经蔓延到未知世界的不确定性。

我好像成为了蛤蟆先生,经历着复杂的心理历程,当然,我并不像他那样幸运,可以有专业的心理医生调节,让它能够从抑郁中走出来,而我,从目前的境况来看,只能靠时间去治愈了。

蛤蟆先生本来性格开朗,但是后来慢慢就变成了不爱说话的人。它的朋友帮助它找到了一个心理医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是通过蛤蟆先生的十次治疗开始。

心理学讲究的共情,并且只有愿意去改变的,才能够通过心理治疗获得新生,很多人看完这本书都变得心情愉悦,而我,看完之后依然感到郁闷和不安,我什么时候才能从这样的状态中走出来。

首先,要找到抑郁的原因。蛤蟆先生每天觉得日子过的特别慢,每天也是无精打采,不知道做什么,到了晚上,就变得尤为焦虑。从蛤蟆身上,我彷佛看到了我自己。

这一周,我都有这样的感觉。每天晚上强迫自己入睡,但是昏沉的头脑却在睡与不睡之间反复游离,最后还是睡不着,哪怕躺下那一刻,就开始变得心慌,一方面努力让自己不去想已经发生的事情,一方面却又不断在脑海浮现日后的恐惧与不安。

蛤蟆先生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多次落泪,看到它,我也似乎也有它同样的感受,看着这本书,感受着蛤蟆的压抑,我不禁老泪纵横。

在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中,分为“儿童状态”、“父母状态”和“成人状态”,当我们处于“儿童状态”之下,我们就无法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我现在这样,虽然知道一切都没有用,但是我仍然要去想这些无用之事。这几天的心情,充满了低气压,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总是想从这里逃脱出去,但是我却素手无策,该如何去做才可以,于是,儿童幼稚的想法难免会冒出来,希望眼前的所有事实都能按照我的想法去实现,但是,怎么可能。

处在“父母状态”的我们,会表现的如果我们父母一样,如果父母表现的严厉,我们就像变现的严厉,父母们无法去解决问题,出现慌张,我们也会如此。

我虽然也知道自己应该选择“成人状态”,能够用理性而不是用情绪化的方式去处理,并且能够应对此时此地发生的现实世界。可是,人终究是即便知道所有道理,依然是说服不了自己。或许,如果我真的能够进入到“成人状态”,我就可以缓解逐渐积累的压力与不安,以及面对即将到来的现实的恐慌。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现在的心情,难道是因为被保护呵护,自己独立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机会太少,还是因为要面对自己一直心存不安的事情的恐慌呢。

现在我无法给我自己定义,也无法找人倾述,此时此刻,我也想找到答案,但是,答案在哪里。或许过几个月,我逐渐接受了事实,我可以坦然面对一起,看我写下的这段文字,我也会嘲笑此刻的我。

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根基学派。当你意识到你能够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自己都是有自主权的。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惯有的逃避性格,才让我面对熟悉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仍然在逃避的道路上继续逃避。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够重新梳理并且快速梳理我此刻的不安情绪,理智接受并理解此刻我的行为,能够和自己的情绪和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