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

Swift基础语法(三)函数

2022-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iOS之文一

Swift基础语法文章汇总

Swift的函数在定义和调用上都提供了更多的更方便的可操作空间,比如参数标签、可变参数,并且函数类型的使用使得任意的普通函数就有block的特征,接下来认识Swift中函数的使用。

主要内容:

  1. 函数的定义
  2. 参数标签、默认参数、可变参数
  3. 修改外部变量
  4. 函数类型

1、函数的定义

1.1 一般用法

演示代码

//不带参数
func pi() -> Double {
    return 3.1415
}

pi()

//带参数
/// 求和【概述】
///
/// 将两个整数相加【更详细的描述】
/// - Parameters:
///   - v1: v1 第一个整数
///   - v2: v2 第二个证书
/// - Returns: 2个整数的和
///
/// - Note : 传入2个整数即可【批注】
func sum(v1: Int,v2: Int) -> Int {
    v1 + v2
}

sum(v1: 10, v2: 20)

说明:

注意:

1.2 返回元组

演示代码

func calculate(v1: Int,v2: Int) -> (sum: Int,diffence: Int,average: Int) {
    let sum = v1+v2
    return(sum,v1-v2,sum>>1)
}

let result = calculate(v1: 20, v2: 10)
result.sum
result.diffence
result.average
result.0
result.1
result.2

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png

说明:

1.3 函数参数

1.3.1 参数标签

Swift有参数标签这个东西,我们常见的参数名称是为了在函数内部有更好的语义化,而参数标签是为了再外界调用时有更好的语义化

演示代码

//函数标签的案例
func goToWork(at time: String) {
    //内部语义化:this time is time
    print("this time is \(time)")
}
goToWork(at: "08:00")
// 外部语义化:go to work at 08:00

//省略参数标签
func sum(_ v1: Int, _ v2: Int) -> Int {
    v1 + v2
}
sum(10, 20)

说明:

注意:

1.3.2 默认参数

可以在定义函数时添加默认参数时,这样在调用函数时可以不传入这个参数的值

演示代码

func check(name: String = "nobody", age: Int,job: String = "none") -> () {
    print("name=\(name),age=\(age),job=\(job)")
}
check(age: 18)
check(name: "wy", age: 18, job: "iOS")
check(age: 18,job: "iOS")

运行结果:

name=nobody,age=18,job=none
name=wy,age=18,job=iOS
name=nobody,age=18,job=iOS

说明:

注意:

1.3.3 可变参数

在Swift中使用可变参数会很方便,当然了和其他语言一样其实在内部也是编译成一个数组
演示代码

func sum(_ numbers: Int...) -> Int {
    var total = 0
    for number in numbers {
        total += number
    }
    return total
}
sum(10,20,30,40)
sum(10, 20)

说明:

注意:

2、函数内修改外部变量的值(inout的使用)

函数的参数只能是常量,所以正常情况下无法修改这个参数,如果想要修改参数,就需要使用inout来修饰这个参数,这样做并且不仅可以修改参数内部,还可以修改外部的变量。

本质是将值传递改为了指针传递

示例代码:

//inout的使用
func swapValues(_ v1: inout Int, _ v2: inout Int) -> Void {
    let tmp = v1
    v1 = v2
    v2 = tmp
}

var num1 = 10
var num2 = 20
swapValues(&num1, &num2)//传入地址(其实就是指针,虽然Swift中没有指针变量的概念)

说明:

注意:

3 函数类型的认识

函数也有自己的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就是参数数据类型+返回值数据类型,这里的函数类型我觉得可以视作OC中block就行,在使用上和block基本一样,block简单说来其实就是可作为变量/参数/返回值的能够捕获变量的匿名函数嘛

下面分别代码演示作为变量、参数、返回值的具体使用,可以看到和block的使用完全一致,有对block不太清楚的同学可以看我的另一篇博客13 - block的认识和使用

3.1 函数类型

示例代码:

//数据类型为:()->() 或者()->Void
func test(){
    print("lalala")
}
//数据类型为:(Int,String) -> (Int,Double)
func test2(a: Int,b: String) -> (Int,Double) {
    return(7,7.0)
}

说明:

3.2 作为变量

示例代码:

//(Int,Int) -> Int
func sum2(a:Int,b:Int) -> Int {
    a+b
}

//1、通过函数的数据类型定义一个函数变量
var fn: (Int,Int) -> Int;
//2、赋值一个函数
fn = sum2(a:b:)
//3、调用
fn(2,3)

说明:

3.3 作为参数传递

示例代码:

//加法
func sum3(v1: Int, v2: Int) -> Int {
    v1+v2
}

//减法
func difference(v1: Int,v2: Int) -> Int {
    v1-v2
}

//通过传入的函数和对变量进行对应的加减操作
//(Int, Int) -> Int 是mathFn参数的数据类型
func printResult(_ mathFn: (Int, Int) -> Int , _ a: Int, _ b:Int) {
    print("Result: \(mathFn(a,b))")
}

printResult(sum, 20, 10)
printResult(difference, 20, 10)

说明:

3.4 作为返回值

示例代码:

//+1
func next(_ input: Int) -> Int {
    input + 1
}

//-1
func previous(_ input: Int) -> Int {
    input - 1
}

//通过传入的Bool值判断返回哪个函数
// (Int) -> Int是返回值类型,是个函数类型,因此返回函数
// 因为返回的是函数所以只写名称,不需要带参数
func forward(_ forward: Bool) -> (Int) -> Int {
    forward ? next : previous
}
forward(true)(3)//4
forward(false)(4)//2

说明:

4、其他

4.1 函数重载

定义上与C函数的函数重载一样,没什么特殊的

函数重载的方法名必须相同,参数必须不同

参数不同包括:

注意:

4.2 内联函数的认识(了解即可)

内联函数会将函数调用展开成函数体,我们可以手动设置是否是内联函数,但没必要,编译器开启编译优化后会自动生成。
基本上没必要手动设置,只要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就行

说明:

哪些函数不会被自动内联

手动设置:

//永远不会被内联,即使开启编译期优化
@inline(never) func test() {
    print("test")
}

//开启编译期优化后,即使代码很长,也会被内联,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都会内联,如果是递归调用函数,包含动态绑定的函数就不会
@inline(__always) func test() {
    print("test")
}

4.3 起别名typealias

也就是给类型起个别名,可以给任意的类型起别名

代码示例:

public typealias Void = ()

说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