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叶茂【伴读营专用】

7月份的结营,读《曾国藩传》钝感力;曾国藩的“慢智慧”与当代人的

2025-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莹雪幽菊

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打卡作业,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7月份读《曾国藩传》在柳老师的带领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读经典给我带来的 慢和拙的智慧。

而当我翻开《曾国藩传》,这位晚清重臣的"慢智慧"却给了我一记清醒的耳光——他考秀才六次落榜,却最终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他自认"资质愚钝",却培养出李鸿章等一批风云人物;他屡战屡败,却最终平定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一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成长需要"钝感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慢下来,多学习有古人的智慧。曾国藩的"本拙"哲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榜样。

在今天,我们迷信"快速成功学",渴望找到通往人生巅峰的捷径,而曾国藩却直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读书时"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这种"笨功夫"在如今讲究速成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

但正是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思维方式,让他在军事上战胜了骁勇善战的太平军,在仕途上超越了众多聪明伶俐的政敌。他每天坚持写日记反省自己,他制定严格的"修身课程表",从读书到静坐都有明确规划。这种系统化的自我管理方式,在意志力普遍涣散的今天尤为珍贵。

我们现代人常陷入"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循环,而曾国藩告诉我们:改变不在于一时激情,而在于每天的坚持。当我们将每天阅读30分钟、和每周反思一次,等习惯坚持在日常的生活里。这样坚持下去,终将带来质的飞跃。

在人际关系方面,曾国藩的"浑含"之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方。他主张"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强调"善退让,善妥协"的处世智慧。

曾国藩教导我们:"与人争胜,其害无穷。"他处理与左宗棠的复杂关系时,即便对方多次公开羞辱,仍保持克制与尊重,这种"和而不同"的胸襟值得每个人学习。在家庭生活中,他的"孝悌"观念也提醒我们:最亲密的关系往往需要最大的耐心与包容。

曾国藩最震撼我们的,或许是他将失败转化为养分的非凡能力。他初建湘军时遭遇靖港之败,羞愧投水自尽被救起;湖口之战中又被石达开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但正是这些惨败让他领悟到"骄兵必败"的道理,最终锻造出所向披靡的湘军。

现在年轻人常因一次考试失利、求职被拒而自我否定,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失败不是对人格的否定,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他留下的"屡败屡战"四字,应当成为每个追求卓越者的座右铭。

在这个推崇"快捷""高效"的时代,曾国藩的"钝感力"恰似一剂解毒剂。他用生平证明了,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缓慢与坚持中。

当我们学会像曾国藩一样接纳自己的笨拙,培养日复一日的坚持,在挫折中保持韧性,我们便获得了一种超越时代局限的生命智慧——这种智慧不会让我们一夜暴富,但能帮助我们在浮躁世界中构筑不可动摇的精神内核,最终活出有深度、有厚度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