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误
北方的三月,正值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之际,最适宜放风筝。
周末的小公园里,大人们三三两两结成一队,手里牵着银白的丝线,大笑着畅快奔跑。
偶尔可见半大的孩子,学着大人模样拉扯着风筝,却怎么也拉不起来,急得蹲在地上哭泣。
我的孩子颇为好动。小小年纪,腿短而有力,脚下生风,跑起来不知疲倦。
他也很喜欢放风筝,成天趴在窗户上向外看,发现一丝风吹草动便激动大喊,“妈妈,可以放风筝啦!”
而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尴尬一笑,掏出一颗糖来哄他,“乖,去找爸爸。”
其中原因,并非因为偷懒不想陪孩子,而是我这个号称十项全能的好妈妈,确确实实不懂得放风筝的门道。
说起来惭愧。小时候我乖巧听话,文化课学的扎实,期末考试从不会跌破前三名。母亲因此很重视我的教育,大费周章联系了各种培训班,琴棋书画都有涉猎。
因此,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
当同学们讨论某个好看的动画片时,我总是一头雾水插不进话;朋友们课后约着串门做游戏,我也很少主动参与。
当时只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却不知道这种遗憾,在后来的岁月里会被无限放大,如鲠在喉难以拔去。
我记得有一年春天,县上的小学举行联谊活动,有一项就是放风筝。
每个年级选拔优秀的孩子组成风筝队,在体育场上集中训练,声势可不小呢。
报名的人很多,大家热情奇高,都跃跃欲试。
而那时我在干什么呢?
犹抱琵琶半遮面,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天真地以为抚琴作画才是淑女所为,女孩子就应该温柔娴静,耐得住寂寞。
至于穿着运动鞋,在操场里吹着暖风,不顾形象地咧嘴大笑…我当然是不屑的。
我因此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没能学会如何放风筝。
更可惜的是,儿时无忧的年华匆匆而过,转眼就从指缝间溜走。
而那个属于我的风筝,也已经飞向天空,一去不复返了。
再后来,十四五的年纪里,我沉迷于青春文学。
小说里天真无邪的女主角,无一不是活泼开朗,生命力十足的。她们往往四肢发达,能蹦能跳,热情而有活力。
印象最深的,是某个灰姑娘式的女主角,一个人放风筝时不小心绊倒,被路过的男主角所救。二人因此一见钟情,开启了曲折跌宕的恋爱故事。
而那个总是端着架子、一本正经的女二号,对比之下显得那样木讷而不近人情,让人很难喜欢。
故事读完,我沮丧了很久。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隐隐藏在心里,久久无法释怀。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这种感觉叫做遗憾。
遗憾那年春天没有放风筝,遗憾错过和小伙伴们很多次的聚会,遗憾幼年精力旺盛时,没有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远处人影攒动,抬头望,纸鸢如雪飞满天。
那一刻只想,人生在世,如果不再错过就好了。
游丝一断浑无力,却能凭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载着梦想,放飞希望。
今日晴光正好。
走啊,一起去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