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读书的时候,质疑越多就越能读得更深入更主动

2021-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雨缝

“瓦尔特•司各特要把’阅读时怀疑,或轻蔑作者的人’大加挞伐。”培根说:“阅读时不要反驳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认为是理所当然;更不要交谈或评论。只要斟酌与考虑。” 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这几句话的时候,不禁有点瑟瑟发抖,就在前两天,我刚写了一篇表示质疑的文章;我还曾对《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这本书里关于“三个自己”这部分内容的逻辑提出了质疑。

01 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质疑,收获更大

“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完全没有要轻蔑作者的意思,但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我确实体会到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不断地提问甚至质疑,真的能让读者进行更深入地思考。

当你边读,边思考,边提问,甚至质疑的时候,你能更深地融入书里,也能调用更多的思维和脑力参与到读书活动中。相反,一旦你关闭了自己大脑里提出质疑的部分功能,完全只用接受的心态去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不用花心力,就顺顺当当一溜烟地就读过去了。

但是,经历过质疑,再继续阅读、思考,再质疑,再阅读,然后不定在哪个点,或者读到后面哪段话,甚至读另外一本书的时候,终于恍然大悟般地,你之前的质疑有了答案。而经历过这一切之后你的收获,与没经历过这些思考、纠结而读完一本书的收获相比,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02 质疑就是主动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地产生质疑,其实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所说的“主动阅读”。一本好书值得主动地阅读,那些没有自我期许的读者,是没有办法达到这个要求的。

在主动阅读过程中提出疑问和质疑,不是对作者的不敬,它其实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质疑寻求解惑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地深刻受教的过程。

受教或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03 对书的整体评论要在读完书并完全理解了之后

主动的阅读必须要能评论,提出批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在你读完全书,并确定自己已经尽全力理解了这本书之后。这样做出来的评论才可能是客观的,我想,上文瓦尔特和培根对读者评论的态度,也应该指的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吧。

这就好像我们写书评,一定是在读完整本书以后才能来写的。不过,正式的书评文章一般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只会写书中那几个最打动自己的点。就像是,我对《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里的某个点虽然有质疑,但这并不妨碍我在看完全书后,认为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一样。另一方面,如果到最后你还是不同意作者的某个观点,正式的书评里反而就不会写进去了,但是如果只是写来自己保留的话,怎么写都可以的,反正也不会给别人看。

总之,在阅读的过程中,个人鼓励多提问多质疑,这样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这本书;而在最后写评论的时候,要保持慎重,要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意思之后做出更客观的评论。主动阅读最后必须能评论,甚至提出批评,最后才算真正完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