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IT·互联网

专车应用百花争艳

2014-12-24  本文已影响125人  Max罗德里格斯

专车们各种送钱送券,作为普通用户当然是希望这样的服务请再多一些,对于这些握有资源的土豪们,能够抓住市场机会占领市场,送点钱都是小事情~\(≧▽≦)/~啦啦啦

专车市场:

对于普通个人用户而言就是用可接受的价格购买更好的服务,对于市场就是填补出租车的不足,把用户对更好的服务的需求明确化,同时可以扩展到政府用车,企业用车,大型活动用车等等。

Uber这个专用车领域的鼻祖自从进入中国市场,就开始被竞争者围攻。Uber的产品形态和商业形态非常明确,而且在国外做的非常成功。

但是在国内的特殊市场环境下,私家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黑车,是不能合法载客的,Uber为了避免政策风险不得不和租车公司合作,车辆合法了,但是成本上升,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的原因有几个:1、租车费用高昂;2、用户习惯还在形成中,用户较少,车辆闲置率高,每个司机每天最少2单,最多也就20多单(数据从与司机闲聊中得知),这还是在上海的数据,其他城市可能更差;3、注册优惠券,Uber的优惠做的很好,最开始注册就有100元,现在新用户仍然有50元,老用户邀请新用户仍然有50元,这些成本费用累积起来非常高,但是培养用户习惯上可能微乎其微;4、司机的薪水,租车都是租车公司提供司机,每个司机做一单25元,没有其他收入,对于司机来说收入非常有限,时间久了就会倦怠;5、虽然人民优步已经在试运营,但是这部分费用都是司机所有,公司不进行抽成。6、本地竞争者的围剿,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专车,神舟专车等等。

不难看出Uber面临的问题,其他专车公司也有同样的遭遇,但是在规避这些问题过程中,每家也有不同的方法,如下:

滴滴专车并没有把专车独立成单独的一款产品,而是作为出租车的补充方式内置在滴滴打车中,未来会不会独立成一款单独产品也是根据市场进行动态调整的。但是我比较喜欢滴滴的处理方式,不管从滴滴的现有用户角度,市场的成熟度,都是非常好的产品处理方式。首先滴滴打车的最大用户群肯定是上班族,这个群体有日常使用出租车的需求,同时在打不到车的时间愿意支付更多的报酬购买专车服务,这对产品和用户的衔接非常紧密,避免重新培养用户。但是也会措施一些高端用户,不过目前影响不大,未来也会有调整。滴滴在处理用车上同样也采用了和租车公司合作的方式,但是滴滴也组建了自己的车队,自己购车招聘司机统一培训,短期的投入加大很多,从长远来看降低政策风险,提高服务质量,减少长期租车成本是很好策略。

一号专车是快的打车旗下的产品,目前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在运营,貌似也组建了独立的公司。服务上更倾向于高端客户,所以和快的打车的联系不多。用车也是采用和租车公司合作,还有私家车加入的方式(这有点打擦边球的意思,Uber和滴滴也有类似业务)。从经营范围上,一号专车的商务用车目前作为主打,估计未来政府用车也会提上日程。

易到用车很早就有专车服务,但是更像为私人定制的专车,普通用户接受度不大,公众专车这条路没走通。以前对于易到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租车上。易到用车做专车服务有天然的优势,首先用车问题得到了基本的解决,私家车可以直接加盟到易到用车做专车服务,很好的规避用车风险,同时扩充了车辆基数。其次易到积累起来的租车用户群与专车用户群有很大的重合度,有效的保证了用户量和可以持续营销的发展。但是易到相比于其他三家太过于传统,在互联网营销方面要加大力度和营销途径多样性。

今天收到了神舟推送的消息,神舟也推出了专车服务了,而且是可以第一时间的试用版本,奖励的现金非常可观,果断下载。神舟是用企业账号下载试用版本的,官网上还没有下载的链接。注册不是很顺利,表面上看来产品上的很仓促,估计开发时间有限,苦了开发工程师了。从商业角度看,竞争对手们产品都已经开始正常运作了,自家产品还在试用,而且服务很糟糕,后续说明。

产品设计上:

目前比较突出的是Uber,产品使用简单,服务专一。主界面只有一个,完成所有的打车服务,定位也非常准确,切换各种车型直接显示附近的车辆,可以清晰的看到附近有哪些车,分别在什么位置。用户自己也可以设定上车地点,对于上海这个很多单行道的城市必不可少。付费上,用户可以绑定信用卡,下车的时候会直接用信用卡扣费,而且信息反馈及时,刚刚下车,各种收费信息已经收到。目前也开通了支付宝付款,对于上班一族更方便。高级轿车(目前都是黑色奔驰,据说有特斯拉,没有做过呢)司机都会下车为乘客开车门,车上非常干净,有矿泉水和WiFi,司机也都非常礼貌,司机车上有GPS和司机客户端,随时告诉用户目的地距离。对比其他几个竞品少了预约用车的方式,但是丝毫不影响服务品质。

Uber产品截图

人主页主次分明,这么看不觉得,打开其他的应用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产品一开始的架构就应该围绕目标用户群设计,其他应用都要学习一下,不要因为至于第二层级就什么都塞在里面,用户就是懒惰的,不会有那么多时间研究各个功能。而是最直接快速的解决问题。尤其专车多数面对商务客户,简洁明了是必不可少的。

用户信息,简单明了,下面可以直接切换到地图服务

易到用车和一号专车,产品结构很相似,估计未来两方重合的业务会相对增多。两个产品都比较重视预约用车服务。不管接机、送机、包车、日租、半日租、接送站都属于预约用车的范畴,注意这些都属于业务逻辑的层面,对于用户想完成的只是一次用车需求,根本不需要加重用户端的负担。

这一点易到做的相对比较好,但是有点本末倒置。易到整个产品设计聚焦到了活动上,活动的设置非常有问题,点进活动根本没有直接用车的入口,点击发现是一堆和用车没有关系的促销,这是要闹哪样呀。还好下面的用车部分赶紧补充了主要的附近车辆信息,虽然不直观,但是有总比没有好。用车根据时间做了分类,也着重说明了接送机的服务。接送机本来可以归为预约用车的范围,单独出来的目的无非就是重点推荐,或者价格上更加优惠,但是在产品上没有体现出来,也就失去了独立设置的意义。

易到的预约用车和接送机基本都属于预约用车的范围

一号专车从产品上一定是想渲染高大上的氛围,不然不会做的像汽车广告一样。 但是由于太刻意营造氛围,整个界面排版琐碎,缺乏连贯性。预约用车也是主打,接机送机包车预约预约类用车重复率太高,导致及时用车至于页面的最底部,忽略了专用车最基本的功能。

一号专车更加直接,预约和接送机都放在最明显的位置 

滴滴专车整体比较稳健,而且合理的延伸了滴滴打车用户群的服务,有利于提高专车本身的利用率。由于采用了稳健的前进方式,专车服务并不突出。从产品结构上也是寄生在滴滴打车的羽翼下。而且相对于上班族来说,专车的费用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已经可以用到出租车就没有用到专车的理由了。值得用专车的场景就是出租车打不到,那么专车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此处来看滴滴打车在战略上貌似慢了一拍。但是也不排除滴滴正在努力打磨专车产品,希望不会像其他家手忙脚乱做的产品。专车这个市场竞争者已经很多了,如果从产品市场上面没有很好的规划,会给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多硬伤,商务和白领用户群可是最挑剔的一个用户群体,对他们来说可替代的服务太多,替换成本太小。所以稳健和抢占市场一样重要。

滴滴专车服务,相对来说不是很明显

再来说说奇葩的神舟专车,因为以前有用过租车服所以收到了专车app的试用信息,目前下载的是试用版,适用版本可以有问题,但是问题应该出在软件上而不是服务上。app注册做的好烂,直接用手机号做用户名,而且不能再次编辑,估计时间太赶了。注册完成是1111111先生,女士都不能修改,好吧试用版我忍了。送了200的体验券,下午出门叫车,选择出发地,到达地,直接预估了费用,点击打车直接进入付款界面,写的是支付宝充值,信用卡付款,支付宝充值是接入的网页版的api,瞬间无法理解。手机这时候也收到了短信,给了司机手机号和车牌号,但是没有显示等待时间,大概等了15分钟的样子,也没有对应车牌的车出现,期间给司机打电话一直占线。打开应用订单显示预订状态,然后切换了一下页面再返回订单页面,订单消失了,就这么消失了了了~~~,再给司机打电话依然占线,果断放弃。

什么原因直接删除订单有点匪夷所思,但是这样子的半吊子服务,还是洗洗睡了吧。

神舟专车app

专车支付:

是专车们的一个大问题,到底什么样子的方式才是好的支付方式,快的打车有支付宝,滴滴打车有微信支付,这是已经形成的习惯。专车一种是信用卡,另外就是接入其他的支付方式,再就是充值。

其中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就是充值,而且使用的不是一家,普通用户也许有给支付宝充值的习惯,但是也仅限于支付宝,给专车充值,用户都对应不上需求。通常充值消费的用户群体是不使用快捷支付或者信用卡支付的,这部分对于扣款消费非常谨慎,消费习惯偏向于可以看到的现金。但是商务和白领消费群体,刷卡消费和快捷支付已经成为习惯,专车服务的群体是这个群体。

绑定信用卡的问题,Uber注册就要绑定信用卡,否则无法得到优惠券,同时品牌的认同也让户乐于绑定信用卡。目前又增加了支付宝的绑定,支付也更加方便了。滴滴支付做的很干净利落,无需信用卡绑定,只在下车时直接付现金或者微信支付,也是非常方便,也更有安全感。易到和一号专车都有充值服务,同时也都有信用卡,这两家是目前支付做的最重的。

但是支付宝支付是比较完善的了,支付也非常方便,而且支付宝也愿意占领这些入口,费用不成问题。各个专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毕竟支付是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当前状态下市场是不是更重要,掠夺用户就是掠夺市场。支付是专车服务的最后一环,轻松付款明白消费可以给用户留下最好的印象,反之可能是坏的印象,用户粘性也会大大降低。

产品推广运营 :

地推:快的和滴滴都是从地推起家的,之前滴滴的一篇记录滴滴推广过程的文章也是挺心酸的。也直接的说明了地推方式多么直接并且见效快。打车的用户是现成的,努力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产品运营的主要方向,基本优惠券,兑换券解决了这些问题,打车主要解决司机这一关,培养司机的使用习惯解决司机学习成本,所以地推是个好方式。

专车的使用场景和营销对象与打车市场不同。司机和车基本这些专车公司都解决了,只是更多的要放在合理安排车辆区域,增加车辆基数上。但是乘客方面已经不是纯粹的优惠券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在上班族群打开专车市场,价格是一个方面,服务是一个方面。

专车的价格不能与出租车差距太大,在价差不大的基础上加上优惠券,深得广大上班族的心。这方面Uber的人民优步,滴滴的经济车,一号的经济车,易到的经济车都是打动这个群体的策略。所以我们不停的看到滴滴和一号在微博朋友圈公众账号下不停派发优惠券。Uber和易到这方面差很多呀呀呀呀~~~~

商务群体价格基本不成问题,那么就只剩下服务,能够在服务上做的出色就可以生出。适逢圣诞节,各种高大上的服务伴随而来,圣诞专车,礼品专车,如何笼络这些高端客户的心,扩大用户的接触面,大家应该有非常多的玩法,看看Uber这高大上的活动

各位猫奴和要逼格的壕

截取一部分百度指数做参考,基本反映了几个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频率和曝光率,

搜索指数和活动,新闻有直接关系 注意滴滴最近有融资

目前专车市场用户量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各家的用户也不分伯仲,从长期来看,服务是关键因素,尤其现金券结束后,最终沉淀下来的用户才是真正的用户,针对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是未来取胜的法宝,要做的事情和策略就看各家的本事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