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籍》读后感(上)

2021-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蓁蓁_70af

    《哲学的慰籍》是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所写。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哲学,又不想看大部头哲学书的启蒙着来说,这本书通俗易懂。里面选了六位哲学家,通过不同的视角,教会我们坦然地面对和接受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安排。

一:苏格拉底,“对与世不合的慰籍”。

  如果你生不逢时,如果你和你所活的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冲突,产生大量的痛苦,那么你应该读一下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生于雅典。这个人一辈子赤脚,不爱穿鞋,据说终身就穿一个袍子。当时的雅典并不大,相当于我们今天一个城市的社区,只有二十万人。他每天在大街上行走,遇到一个人就拉着提问,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帮大家明确很多概念和定义。他把自己定义为牛身上的牛牤,他的存在是为了警醒雅典民众。

  你经过理性认真地思考的结果,就是优于你直觉简单地得出的结论。这是苏格拉底当时所做的贡献。

    然而每个社会都有一个叫做“观念常识”的东西,当大多数都拥有这么个观念常识的时候,一个哲学家就挑战了这个常识,就会招致其他人的愤怒,所以苏格拉底做出了牺牲。

    虽然苏格拉底与世不合,但不代表着所有与世不合的人都是对的。一种思想或行动是否有价值,不取决于它广受赞同,或广受攻击,而取决于它是否合乎逻辑规则。

    在这一部分,我们能够看到苏格拉底坦然地面对生死,这也是哲学给他带来的帮助。另外,我们还能看到,一个人可以如此地不被世界理解。所以,你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受到一些与世不合的委屈,觉得没人理解自己,不必苦恼。你想想,总没有人会给你送一杯毒芹汁毒死吧。这是苏格拉底给我们带来的“与世不合的慰籍”。

二:  伊壁鸠鲁,  “ 对于缺少钱财的慰籍”。

  如果你穷,没有钱,你就读一下伊壁鸠鲁的作品。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哲学流派就是享乐主义: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目标,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对于缺少钱财的慰籍”。

  他的核心是要让我们研究怎样才能够快乐?人生怎样才能够快乐?他的快乐需求清单只有三样东西:友谊,自由和思想。他特别关注的是同他的朋友们一道分析他们由金钱,疾病,死亡和鬼神引起的焦虑。

他认为人都有欲望,其中有些欲望是:

自然而必要:朋友、自由、思想、食物、避免风雨的地方、衣服。

自然而不必要:房子太大、私人浴室、奴仆、鱼,肉。

不自然不必要:名望、权势。

他说,在消除了匮乏的痛苦之后,清茶淡饭与丰盛的宴席带来的快感是相同的。

他的理论是:如果能够合乎理性地思考生命有限的问题,就会意识到,人一死,物我两忘,复归于无,不用担心死亡。他用深刻的思想来打败死神,告诉我们生命中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

然而,他的“享乐主义”的名称也导致他被人误解,也有很多关于他的谣言。所以《牛筋英语词典》中有个词叫“伊壁鸠鲁的”,解释一的是奢华,也解释为享乐。

所以,你如果真的懂得了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你会发现,他其实是安慰我们的,让我们知道不需要那么多的钱,也可以过得很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