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柔是怎么炼成的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943aa79c83e6

洋河作为“绵柔鼻祖”,不仅开创了“重味轻香”的先河,还引领了一个行业潮流。但是很多消费者对“绵柔”的概念却了解不多,绵柔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绵柔酒一定好?

1、绵柔怎么炼成的

一粒粮食究竟是如何变成一滴美酒的呢?首先原粮经除杂、粉碎、浸泡、蒸煮、加曲糖化之后与酒醅、酒曲混合均匀,入池缓慢发酵,待70-180天后,将发酵好的酒醅分层出池,分层堆放,与辅料充分配比,再经人工精心装甑,低温缓慢蒸馏之后方得佳酿,整个流程都需要“慢工细作”。

绵柔酿造工艺特点概括为3个三“三低、三多、三高”。“三低”即低温入池、低温发酵、低温馏酒。酒醅入窖温度在各香型酒中属最低,比传统浓香低2~3度,比酱香低15度,保证功能微生物的活力,持续代谢出种类繁多的小分子物质。发酵温度不超过30度,以促进健康活性物质的生成。而蒸馏摘酒温度控制在20~25度,为行业最低。是为让酒蒸汽在酒醅间反复汽化、冷凝、回流,实现对风味物质最大限度的富集浓缩。

因为“三低”,绵柔白酒具有“三多”特点,即“小分子物质多、水溶性物质多、健康活性物质多”。有个贴切的比喻,绵柔“三低”酿酒好比是煲汤时的“小火慢炖”,所以更加营养健康。而高温操作,就好比“烧烤”,酒就会暴香或暴辣,大分子和刺激物质多,不利于人体健康。

好酒来之不易,绵柔白酒酿造还具有“三高”特点——生产成本高、储存成本高、技艺要求高。为追求高品质,绵柔型投粮的出酒率为行业最低。储存成本高,绵柔基酒储存时间最短也在3年以上。技艺要求高,慢工出细活,酿造绵柔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不着急的心境。

通过“三个三”工艺酿成的绵柔酒和其他类型白酒相比优势在哪?这里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一二。

(1)、东北虎,西北狼,为什么喝不过华东小绵羊?

最近酒桌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玩笑,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华东小绵羊。很多人听了也就一笑而过,不当真。不过,在搜狐网曾经发布的《中国酒量各省排行榜》里,山东第一、河北第二,江苏第三,前三名里华东就占了俩。这么看来,这句话也不全是玩笑,背后或许有道理可循。

先说东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居在祖国边陲却又胸怀天下的东北人热情豪爽、仗义执言、性格粗犷。这一特点在东北的饮食文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所有食材一锅乱炖,豪放又不拘泥。

喝酒也是一样,东北人喝酒大多是豪饮:“先用盅,后用杯,用完小碗对瓶吹”,对于东北爷们儿来讲,“没有什么是一瓶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瓶”。

再看华东,位于南北方交界地带,孕育了既有江南的温婉、又有北方的豪气的华东人,他们柔中带刚,饮食也是如此。淮扬菜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从选料到烹饪都极其讲究。好菜配好酒,华东人喝酒时,不喜欢一口闷,而是小口小口慢慢品,“细水长流”,看似不温不火,却有着极大的酒量。

这一点,历史上早有先例。民国学者梁实秋,祖籍华东,在上世纪30年代受邀南下青岛时,腻烦了看山观海,就常常呼朋唤友,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八位朋友号称“酒中八仙”,经常结伴在北京等地与其他人比拼酒量,豪气干云的做派被旁人称作“八仙过海”。梁实秋甚至在酒后说出了“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的豪言壮语。

东北人和华东人在酒桌上相遇,一个快刀斩乱麻,一个以柔克刚,一个一口闷,一个小口品,几轮下来,往往是东北人先喝尽兴,华东人却还在举杯畅饮。

其实这些都与地理、人文环境密切相关。自古以来华东地区的酒就与东北西北的不一样,特别是江苏一带,地近江南,文化中不免有些柔性特色,喝酒上也崇尚慢饮细酌,最具代表性的酒就是绵柔的洋河酒。据历史记载,洋河就曾行销华东各地,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的说法。

有懂行的人说,洋河酒之所以绵柔,归功于其传承已久的“三低工艺”。所谓“三低工艺”,即低温入池、低温发酵、低温馏酒,这个过程需要极其精细的温度把控。还有这么一个生动的比喻,“三低”就好比是“小火慢炖营养好”,由此酿出的酒不仅微量健康成分更多,而且口感更绵柔,喝着更舒服,所以华东人不知不觉就能多喝些,“喝不过华东小绵羊”这句话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把酒言欢,不管是东北虎、西北狼,还是华东小绵羊,酒桌上只要尽兴就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