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我岁月中的经典(简书文学社“我的父亲”主题)
原创(文) : 遇师遇友
图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十年的时光早已渐行,了无踪迹,爸爸您没有渐远,在我生命里的每一天,您都在用父爱温暖着我,是我岁月中的经典。
我对爸爸的最初记忆仅始于家中的照片、妈妈的叨念。只知道爸爸很帅气,穿着军装很神勇。
爸爸,您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却不平庸,我认为我的爸爸是最称职的爸爸。
您耳濡目染教会我们兄妹四人,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您一生恪守的人生准则,也是馈赠儿女的无价之宝,更是传承至我们兄妹四人及咱家后代的家风家训。
爸爸,现在尽管有的人靠拼爹,而您虽没有身居要职,也不是富甲一方,但女儿仍然以您为自豪:
您教会了女儿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爱,因此我明知有的事情自己做了会利益颇丰,但也绝不会用失去人格来换取利益。
无论是身着军装挎枪的英气军人,亦或为战士讲课的儒雅教员,以至转业到地方,您一直守望自己的初心依旧。
1. 30年异地 爸爸和妈妈的专情
爸爸,您有军人的铁血,更有常人的柔情,30年两地分居,您和妈妈对爱情的专情,令今天的我们一直感动着。
以前,总感到您和妈妈的爱情很平淡,有时因找不到一件东西还彼此埋怨几句,每当这时,我就想,你们还有对彼此的爱吗?
直到,妈妈记忆力减退,做饭常常忘东忘西,习惯于妈妈每天连饭都盛好端到桌上的您,开始下厨,努力为妈妈做可口的饭菜。
看见您戴着大围裙,在厨房忙来忙去,不是忘了放调料,就是放多了盐,对我们笑笑,
“今天没做好”
能吃到现成的饭菜,我们都很知足了。很快孩子们都愿意吃您做的饭菜,尤其是你做的那道青椒炒肉,堪比大厨。
妈妈穿衣服的速度越来越慢,偶尔还会穿反,您总是笑笑,将她穿错的衣服重新为她穿好,给她穿的板板正正。您一手抓着妈妈的手,另一只手拽着衣服袖子,就像给一个小孩穿衣服。
其实妈妈此时已是一个老小孩,她很少关心我们的冷暖,只是没忘记当我们下楼时,她仍蹒跚着到阳台上看着我们回各自的小家。
妈妈走后,替代她目送我们的是您,爸爸走后,我还会习惯的望向那个阳台,再也不见那充满怜爱的慈祥目光,那目光已聚焦在我的心底。
妈妈因病离世后,渐渐地您不再提起妈妈,我很疑惑,难道携手60多年,您竟然忘了妈妈?
后来去医院就医才知道,您已患了轻度脑萎缩,或许妈妈在时您就已有症状,只是支撑着您的是那份责任和担当。
是否,善良的上苍,不想让您有心碎的感觉,关掉了您对妈妈的情感通道。
2. 30年歉疚 爸爸对大哥的偏爱
妈妈为了支持您所追求的事业,为了爷爷,毅然决然放弃到大城市与您团聚,甘愿在农村老家。因此,大哥也永远呆在农村,大哥的因病早世更让您和妈妈痛中之痛,不能自已。
爸爸,作为家里的长子,为了爷爷,您和妈妈放弃团聚。您和妈妈都心甘情愿,我们更无怨无悔。
您对兄弟的手足情,感染着感动着我们,以致于我伴着泪水写下《请许我三生三世—四兄妹手足缘》一文。晚年的您,过马路时,还牵着年龄小您8岁的老叔,合影时还拉着年龄小您2岁的二叔的手。
只是,我到现在都不懂,为什么当年允许爸爸可以将妈妈和孩子们带到城里,却唯独不许接爷爷来城里,谁能给我答案,慰我心痛。
尽管大哥二胡演奏水平在当地首屈一指,可由于家庭出身,在评剧团演奏二胡没多久,有人去告状,负责人无奈让大哥回到老家。
今天想来,风华正茂的大哥当时心有多痛,他的病是否与这打击有关,难道这也是命?
大哥的青春成了特殊年代的祭品,我想大哥的悲剧以后永远不会重演了。
二哥是恢复高考制度第一年,咱们当地考取大学本科的唯一,大家都说是上苍恩赐善良的爸妈。
得益于妈妈重视知识的教育,后来,我和姐姐也都凭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大学,抚慰爸爸和妈妈心痛的伤痕。
只是为了我们上学,爸爸,我想象不出当年的您是如何一分一分的节俭。
3. 3年不归 爸爸对伤害的宽恕
三年,至今我们也不知晓爸爸当时曽经历了怎样的心灵煎熬、身体摧残,又曽蒙受了怎样的不白之冤?
年幼的我看着爸爸的照片,总问妈妈
“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来?”
“过年你爸爸就会回来了。” 妈妈总是这样回答我。
可过了两个年爸爸也没回来,对我而言,那时过年的代名词就是爸爸回来。
盼了三年爸爸终于回来了,跟照片一样英俊威武,只是眉宇间多了微微蹙眉,脸也很瘦削。
爸爸买了好多我平时没有见过的好吃的,我坐在他身边,挽着他的胳膊,一步不离,生怕离开,爸爸就会回单位了。
爸爸回家来了,我感觉自己太幸福了。可是见到爸爸的欣喜很快就被他休假结束给冲淡了,我哭着跟出很远,边哭便喊“爸爸、爸爸”,拽着衣角不松开,生怕爸爸再好几年才回来。
又一个春节,回家过年的爸爸变年轻了,微微的蹙眉不见了,瘦削的脸庞也有点方正了。
到家的第二天,爸爸就去集市买了2000响的鞭炮,这是老家集市当时最贵的了。
单位给爸爸平反了!
落实政策平反时,有关人员曾详细了解爸爸当年所受的迫害,爸爸只是淡淡的说,
“都过去了,是那个特殊时期造成的”。
没有说出任何一个曾经迫害自己的人, 那段岁月给一些人心里留下了很深的伤痛。
我长大后曾试探性的问过爸爸两次,都被他委婉拒绝了。
今天想来,爸爸是不想让我们幼小的心里留下仇恨的种子,冤冤相报何时了。
爸爸,您的修为令我们即使受了多大委屈,都不去怨恨,始终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其实,当年爸爸是怎样从煎熬中捱过来,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只是有一次听爸爸的老朋友说,爸爸当年险些挺不过去。
想到爸爸三年没回过家,我们无怨无恨那个年代,那个迫害爸爸的人,因为,爸爸铲除了怨恨的种子。
后来,爸爸将爷爷和妈妈接到城里,结束了与妈妈两地分居的生活。
爸爸当年的一位同事叔叔,常常来家里,与爸爸唠嗑,我见到这位叔叔,感觉他有点怪怪的,脸上不经意间有一丝不自然。
其实,我已从妈妈的只言片语中,判断出谁是迫害爸爸的人,爸爸都释然了,我们亦然。
4. 数年坚持 爸爸对春联的执着
爸爸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 每年腊月二十九的上午,爸爸准时写春联。以便左邻右舍在中午吃饭前贴上春联。
大清早,爸爸吃过饭,将大红箱子擦擦干净,端上来一个大墨盘,将模块在盘中一圈一圈顺时针打磨,打磨后倒上水,自己研磨的墨汁准备妥当。
爸爸拿过卷着的大红纸,翻卷过来,铺平,开始写春联,同时指点二哥一起写,柜子上,两个屋的炕上都摆满了,爸爸告诉我,墨迹没干,别碰了。
我最喜看“春满人间”、“肥猪满圈”、“井泉似海”,总在想,要是贴错了怎么办?
我在一旁,盼着写完春联,剩下点边角余料,二哥给我做风翅篓。春联除了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我还盼着有写错的或滴落墨点的春联,结果总是让我失望。
但我的风翅篓都是五颜六色的香烟外包装,更加大气上档次,且不易吹坏。
快到中午,左邻右舍一起拥进我家院子,进屋找到适合自己的春联,爷爷坐在炕沿边,笑眯眯的,抽着老旱烟招呼着前来的邻居,遇有会抽烟的,爷爷还为他们卷一只烟。
我至今记得叔婶哥姐们拿到春联后眉梢上的喜,嘴角边的笑。
只是,当年的我,为何不学学书法,我不知道,只有二哥得到了爸爸的真传。
后来,我们搬家了,不知老家邻居的春联怎么办了。
我心里的春联还在。
爸爸,时光渐行,您没有渐远,您是我岁月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