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名人名篇🌍

第三章 刀尖上跳舞的战略外交家——张仪(六)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7人  孤单的飞翔

                      17

  一切如张仪所料。此次联军虽然打了六国旗号,但是燕军根本就没来,只是送来了些旗子军械以壮声势;齐军则一直逗留在齐魏边境逡巡不进,不知道打什么主意;最气人的是楚军,竟然在某个夜晚不声不响撤出了宿营地回国了。

  就这样,函谷关的军队实际上只有魏韩赵三国。

  公孙衍明白,楚国的撤军一定是张仪搞了鬼,至于燕齐,他本来就没抱太大希望,只要这些国家不扯他的后腿,他相信,就凭魏韩赵三家二十多万人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何况,他还留了一手很厉害的后招。

  不久,樗里疾带领着秦军主力赶到了函谷关。

  楚军的不战而退和秦军主力的到来,多多少少影响了联军的士气。但由于函谷关前地势狭小,并不适合大规模会战,双方只是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樗里疾指挥灵活多变,胜多败少。

  一段时间的僵持后,公孙衍决定后退。

  联军在公孙衍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慢慢退却,秦军在后面紧追不放。联军退到了河东,退入了韩境,又退入了魏境,虽然一直后退,却很有秩序,丝毫不见溃乱。

  樗里疾曾经与公孙衍并肩作战过,深知公孙衍兵法精通,如今只是退而不战,很可能有埋伏或者诡计,所以,也不盲目出击。

  就在这时,樗里疾收到国内急报:义渠国作乱,尽起国内大军十万,杀奔咸阳。

  樗里疾懵了,马上明白这是公孙衍的计策,回头一看,自己已经被引得远离咸阳千里之遥,根本无法及时回防。如果秦军决定进攻,一旦联军照样避而不战,甚至给急于进攻的秦军设下埋伏,后果不堪设想,就算能逼得联军决战,一旦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劳师远征的秦军很快会陷入粮草不济,不熟悉地形,兵力久曝旷野的不利局面。

  那么撤军呢?

  现在秦国的主力都在自己手里,国内空虚,义渠人野蛮凶狠,一旦国内军队压制不住,后果堪忧,无论怎样看,撤军似乎不可避免,可是那时候军有归心,兵无斗志,而且秦军的战甲都是只遮挡前面,后面并无遮挡,表示死战不退,若是把后背暴露给敌人,几乎等于死了一半。相信公孙衍等的就是秦军撤军的这一刻,那时候联军一定会会像饿狼一样狠狠扑上来。

  战也不利,撤也不利,樗里疾真正领教了公孙衍的厉害,可是他还是不明白,义渠人出兵的时机怎么抓的这么准呢?

  要知道,那时候交通通讯十分不便,更何况魏国和义渠国中间隔着秦国,根本不可能及时义渠国联合出兵,两面夹击。

  当年,公孙衍布下这招妙手的时候,义渠王也曾经这么问过。

  布下这个后手还是在公孙衍在魏国担任将军的时候,有一次义渠王来访,很想结识当初威名远播的公孙衍,公孙衍也看到了义渠国地理位置对于秦国有很大威胁,如果能说动义渠王反秦,对于自己抗秦大计很有帮助,于是倾心结纳,一说之下,义渠王也苦于秦国的压榨和盘剥,早对秦国不满,可是国家实力不够,所以也不敢反抗,听到公孙衍说到两面夹击的时候,他也问出了这个问题。

  公孙衍笑了,他趴在义渠王耳边告诉他:什么时候秦国突然对你们的态度变好了,甚至给你们送去大量的财务和美女,那个时候,你们就该出兵了。

  义渠王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几个月前,一向严苛的秦国突然派使者送来了很多财务和美女,并且对义渠王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义渠王真是受宠若惊,因为,秦国对自己从来没这么友善过。

  送走了使者,被帐篷外的凉风一吹,义渠王的脑袋清醒过来,他猛然就想起了几年前公孙衍对他说过的那一番话,他知道,出兵的时机到了。

                      18

  正当秦军主力在中原和合纵军对峙的关键时刻,秦国西部的义渠国宣布叛秦,尽起境内之兵,一路烧杀抢掠,攻城夺邑,咸阳城人心惶惶。

  张仪从来没想到公孙衍还有这一手。他一面征集境内不多的守军,交给青年将军司马错带领,尽量拖住义渠人的攻势;一面发出急报,通知千里之外的樗里疾,授予他见机行事的权力。

  樗里疾经过短暂的惊慌之后,开始苦思应对之策。

  第二天,一直在联军后方追击的秦军突然兵分两路,一路留在原地拖住联军,另一路以急行军的速度直插联军后方魏国腹地,在公孙衍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攻占了修鱼城,摆出了一副坚守的态势。然后,留在原地的秦军也慢慢向修鱼靠近,然后两路汇合。

  修鱼一直是此次联军储备军械物资和粮草的重要据点,秦军出其不意攻占修鱼,立刻解决了暴露于旷野和粮草物资不足的问题,此时,秦军依托城垒,可攻可守,轮到联军处于被动了。

  公孙衍本来就等着秦军撤退自己追击了,没想到樗里疾不退反进,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可他没有慌乱,毕竟这里还是他的主场。

  他急忙调动联军陆续赶到修鱼,分三面把秦军围在了以修鱼为中心的黄河三角地带,双方都在瞪大眼睛寻找着战机,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魏韩赵三国联军二十余万对秦军二十万,相差不多。如果说联军有什么劣势,那就是军队来自三个国家,带领韩国军队的是太子韩奂,带领赵国军队的是公子赵渴,公孙衍身份显然不如这二位高贵,所以在指挥上不如秦国一国的军队指挥顺手。

  交战开始,秦军有名的悍不畏死,三晋士兵也毫不逊色,人人奋勇,双方你来我往,短兵相接,杀声震天,修鱼城变成了修罗场。

  战斗中,樗里疾抓住一次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赵军,斩首两万余,赵军惨败;接着,获胜的秦军并不回防,而是乘胜转向攻击韩军。秦国人身上挂着赵军血淋淋的人头,恶狠狠扑向韩军阵地,韩军也算骁勇了,可是真没见过这么野蛮残忍的军队,被秦军大破之,斩首三万余,大将申差被俘,太子韩奂胆气已寒,连招呼都没打,领着残兵撤回韩国;赵渴见韩军撤走,也不恋战,同样撤出了战场。

  这边激战正酣,公孙衍干什么去了呢?

  在樗里疾猛攻赵韩军队的时候,公孙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救援,那样很可能被溃兵把阵势冲乱;另一个是趁着秦军精兵在外,猛攻修鱼城,只要赵韩军队拖住秦军回不来,魏军就有可能端了秦军的老窝。

  公孙衍选的是猛攻修鱼。

  樗里疾和公孙衍都押上了自己的赌注,就看哪一边先坚持不住了。最后还是樗里疾顶住了公孙衍的猛攻,等到了主力回援,内外夹击,又大败魏军,斩首一万余。

  获胜后的秦军同样伤亡惨重,樗里疾不敢追击,而是火速撤军,回国对付义渠人。

  至此,修鱼之战结束,秦军共计斩首联军八万多,自己本身的损失也达到了七万多,很明显是一场惨胜。

  公孙衍组织的这次合纵伐秦是中原诸侯第一次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虽然以失败告终,还是给了秦国沉重的打击和深刻的教训,给中原诸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以后,苏秦和信陵君还组织过合纵伐秦,每一次都让秦国心惊肉跳,也让秦国人更加深刻认识到张仪连横政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19

  樗里疾回到关中的时候,义渠人在李帛已经杀败了兵力薄弱的秦军,樗里疾回来的正是时候。义渠人见到秦军主力回来,马上知趣地放弃了占领地退回了本国。不过,秦国人不会忘记这个背后捅刀子的隐患。几年后,养精蓄锐后的秦军分三路进攻义渠国,这一战几乎把义渠打残,十几年后,义渠国终于被秦国吞并。

  公孙衍惨败后,国内的政敌田需趁机指责他误国,逼他辞去国相,公孙衍真的没脸待在魏国了,不过,他对田需这种小人行径非常反感,临走时向魏襄王推荐了齐国公子田文来做魏相,魏襄王对公孙衍还留有些好感,他相信公孙衍的眼光,真的请年轻的田文做了魏相。这位田文就是后来大大有名,号称“战国四公子”之首的孟尝君。

  公孙衍离开魏国去往韩国,被韩王任命为国相,他依然不甘心失败,暗中又开始策划合纵。这次,张仪不会再给公孙衍机会了,秦国派出大军攻打韩国,韩国大败,公孙衍狼狈逃回魏国。

  回到魏国的公孙衍已经彻底丧失了魏襄王的信任,没能当上国相的田需惹不起孟尝君,把一腔仇恨记在了公孙衍头上。田需派出刺客刺杀了一名与公孙衍有仇的大臣,然后嫁祸给公孙衍,魏襄王大怒,赐公孙衍自尽。

  就这样,一代英杰,兵法家,外交家,首倡合纵的战略大师,张仪平生劲敌公孙衍的人生终于落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