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耻:日本为何不许清朝自称“中国”
2019-07-14 本文已影响47人
丁大虾
众所周知,史学界通常把甲午战争前面冠以“中日”二字。但日本在官方记叙时通常将之称为“日清”战争。“清”和“中”一字之差,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日清战争日本天皇勅谕中日两国最初建交是在1871年。建交归建交,两个国家骨子里还是互相瞧不起。在日本一面,认为清廷不是正宗,是窃取中原的“夷”。在同年与清政府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时,有一个花絮,日本反对大清自称“中国”。“中国系对已邦边疆荒服而言”,“大日本”不是你的“边疆荒服”,你不能写“中国”,只能写“大清”。
《中日修好条规》其实日本人的这种观念由来已久,宋亡于元,他们认为是亡于“夷”,宋可亡,而“中国”不可亡,自此以“中国”自居。李鸿章不理那一套, 声称:“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改国号之例。”意思不外乎是说,“中国”是大清的固有称号,想侵犯我们的固有称号,我们坚决不答应。
为这事,谈判耽搁多日,最后折中,汉文版的条约写“中国”,日文版条约写“大清”。由此可以想见,《中日修好条规》是汉文版的说法,日本版应该叫《日清修好条规》。可恼的是,即便折中处理,日本代表团在日方保留的汉文合约中,仍旧使用“大清”而非“中国”字样。大清对此提出严正抗议!日本代表团狡辩,李鸿章最后也不得不息事宁人。
由此可见,历史上日本不认中国而认大清,完全是狂妄自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