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要多找一些“恋爱感”
徐慢慢心理话里有一篇章是《中年危机?多谈几次“恋爱”就好了》这里的恋爱,是“恋爱感”,她提到,想要做好一件事,你得带点“恋爱感”。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趣。
我理解的“恋爱感”是,大家在专注忘我地做一件事情时,可以感受到愉悦和成就感。还能和自己好好相处,深度地去探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像谈恋爱的感觉。
朋友百合刚结婚不到半年,原本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她喜欢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而结婚后和老公一起住,这个冬天公公婆婆也搬来和他们一同住。百合不能快速适应从一个人到四个人一起生活的状态。
再加上疫情期间,她们公司被划为封控区,她不用去上班了,居家办公。她原本从事的就是文职工作,居家办公后有了一大把闲暇时间。
然而老公每天早出晚归的上班,只留下她和公婆一起在家。她不得不收起她的小脾气,和喜欢熬夜、常常吃外卖的习惯。对于人际交往方面,百合原本也不太擅长。所以她不知道怎么和公婆沟通,
比如怎么去解释她不需要很多物品,可是公公喜欢买食物和绿植把家里塞得满满的,比如她定期整理衣柜,把不用的衣服和包包都清理掉,可是婆婆觉得是极大的浪费……
她觉得即便在家里也很束缚,她和老公谈及此事。老公认为都是一些小事情,一家人好沟通,同时他也指出了百合的痛处,她现在之所以焦虑和束缚,一方面是和爸妈相处,占用了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上班,所以空余时间没事做。就会把小小的矛盾点放大再放大,当下可以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
老公的一番话,让她原本处于防御状态的内心得到了舒缓。
她喜欢做烘焙,于是就买了做烘焙的工具,在网上找了视频教程,每天学习做一种烘焙,先从面包做起。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改变,却给她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每次百合看到松软的面包出炉,闻着淡淡的奶香味,心情也像喝饱水的绿萝一样,清新舒畅。
公婆还每次都捧场,品尝她做的食物,夸赞不已。
婆婆还说,“等不想上班了,咱们可以开个烘焙店,我帮你打下手。”
百合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但当全神贯注地去做事情的时候,自己投入的热情,会让整个人散发出一层光芒。这种感觉,仿佛是回到了恋爱的时候。
她也不再纠结于怎样和公婆相处,因为坦然地做自己,自己很开心,而这种快乐的氛围是会传染的。
她带着这种“恋爱感”做其他事情,比如跑步,读书,拍vlog……都可以持续做下去。
这种“恋爱感”有一种心理学名词可以解释,那就是“心流”。
“心流”指的就是我们做某些事情时,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像流动的水一样自然而然。
这种“心流”的状态很容易给人带来幸福感。
这个感觉我很熟悉,我一直以来,觉得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治愈的事情。因为比较内向,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喜欢用文字的方式来表述。
有时候写一篇小说思考了故事梗概后,开始填充轮廓,写着写着忘记了吃饭,也忘记了时间。这种忘我的状态让我觉得我的精力很充沛,有满满的力量。
还有就是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和他一起沉浸在玩游戏的乐趣中,也会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啊;工作中自己也是会全神贯注地按计划推进每一项工作时,自然也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充实。
《抱住棒棒的自己》中提到,“拥有”心流的一个关键条件,就是做事的动机,要跟我们的本心一致。
其实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遇到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我喜欢徐慢慢心理话中的第二种解决办法,“可以用生活中的其他小事情攒一攒“心流”的体验,来滋养自己,让自己的整个生活状态先好起来,再更好的面对其他更好的事情。
比如今天有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事情,也不是自己喜欢做的。这两天有些焦虑,晚上都没睡好,早晨起床时心情很糟。
又得面对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就先找一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小区游乐场里的孩子们笑得很开心;
给妹妹发信息祝她“生日快乐”又闲聊了一会儿;
坐在地毯上静静地听着音乐看着喜欢的书;
买了一份五连包的大骨面送了一只麝鹿图案的瓷碗;
一块草莓慕斯和一杯小青柑享用一个人的下午茶;
老王和我分享了那个北方小城的人们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
今天阳光很好午后在阳台晒太阳,冬日可爱,无事晒背……
如徐慢慢心理话中所说“我们总能只找到很多这样的小事,并在这些小事上得到反馈,获得快乐。这些快乐值得回味,也足以填满乏味劳累的生活缝隙,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充盈。”
攒够了小确幸,也写了文章。开始做不得不做的事情时,也坦然处之。
有人说,人生的不如意总会不期而遇,而一件小事,也会让我们在原地复活。
我们常常遇到生活不如意时,也不是可以一下子摆脱困境的。那就先停下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恋爱感”,给自己煮一壶茶,再给家里的绿植浇浇水,专心地读一本书,然后再安心的和孩子一起玩电力小火车……
攒够了“心流”,就可以站起来继续打怪升级。
心里藏着小星星,生活才会亮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