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散文

《换季》

2019-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豳子

                    文/田军科

        季节的变换,是从人们的着装开始的。皮肤记忆还没有从暮春的乍暖还寒转换过来,天气却早已火辣辣的,如夏季一般。街道上便有了奇异的景象,有人穿棉袄,有人戴凉帽,有人着裙衫,有人披大衣。如同行走的万国运动会开幕式,着装各具特色。

《换季》

        今年的清明小长假,更是一改“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历史记忆,天公作美,将春光明媚的色彩更加浓烈得体现出来,让人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气温回升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对于盛春的期待。不过更有利于外出旅游观光。

《换季》

        由于杂务繁多,假期没有外出,也没有回乡。但是,这个春光乍泄的时月,总会让人心灵深处的故乡记忆不断涌上心头,闪现在脑海里。

《换季》

        童年时代的清明前后,渭北高原的气温已经回暖,春风和煦的,目之所及桃红柳绿,大自然焕然一新,山岗、田野、小路、村庄、果园,都精神的像个小伙子,清纯的像个画了淡妆的小姑娘,一个个俏起来了!清早,雄鸡唱三唱,农人们下地春耕播种了,耕牛的蹄步声,农人的吆喝声,布谷鸟的啾鸣声,在清凉的高原上空荡漾,生机勃勃。中午,最壮观的是行走在乡镇主干道上的学生娃放学了!刚放学的村童,三五成群,口叼柳哨,粗的口哨声音沉闷,细的口哨声音清脆,放学路队不断行进,这种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搭配整齐的仪仗队!从官道大路一直延伸,到一个村落就不断分离出一小支,村童们就像是分离出去的航天器零部件,直至最后一支队伍回到他们的村子才算演奏结束。上学的时候又像是盛大的集会,大路左右两旁生出来的小路不断有孩童汇聚来,大家又浩浩荡荡谈笑风生着向学校的方向进发!有的还用柳条编制一个花冠戴在头上,温热的天气,红扑扑的脸蛋,加上花冠,孩子们仿佛春天的天使!

《换季》

        不用问,无论早上还是下午孩子们放学回到家都会有“各种农家私房”美食。菜团子、苜蓿菠菜面、凉粉鱼鱼……这些散发着乡土气息的美食弥补了孩子们一冬的“口福”。菜团子由鲜嫩的荠荠菜和以面粉揉搓成团,再用柴火灶大铁锅蒸煮而成。出锅了,外形呆萌,口味喷香,佐以母亲亲手调制的蒜泥辣子香醋汁,那叫一个爽口;

《换季》

苜蓿菜选用广袤的高原空地自然生长的为上品,雨露充足,土壤肥沃,苜蓿蔓粗壮多汁,顶芽用巧手飞快的掐取,绿汁充盈,肉质鲜嫩,回家配上早春的露天菠菜,在陶瓷盆里淘净,沥干水分,切碎,和面,搅匀,加少许盐和食用碱,反复揉搓,面光手净发酵二十分钟,拿出放至梨木案板,用擀面杖擀至薄厚均匀,刀切至宽度适宜,水开下面,三煎捞出,放至大老碗,各色调料放好,配上秦椒辣子面,热油一泼,只听“噗嗤”一声,油泼菠菜苜蓿面的香味扑鼻而来;

《换季》

凉粉面鱼更是母亲的独家秘方,那莹白如玉的质地,软糯爽口的味道,已印刻进了对美食和故乡的情感基因里……

《换季》 《换季》

        每每到了清明前后,故乡的景色开始“浓妆淡抹”,故乡的餐桌开始“满汉全席”,故乡的人们开始“春光明媚”!穿上轻薄的衣服,尽情的徜徉在一片春光里!村里人称之为“换季”。

《换季》

        我的老家“公刘故里,丝路佛都”——彬州,清明还有很多讲究,值得回忆的事情也很多,都是随着这季节的交替被我记忆起来的,也许,只有传统的清明节,才会让人在繁忙的事务中不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根在哪里。

《换季》 《换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