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2024-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沃文

淮塔东门出发,没几个小时便会到达目的地。路上默默想的最多的是总书记的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这首词最早刊发在《福州日报》上,时间是1990年7月,那时我当兵北上,正值新兵连刚刚结束,我肩扛背包,手提网兜里的洗脸盆,走山沟里的政治处。从那时候开始,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感谢那一年,感谢那段时间,1990年11月,我加入了中国产党,成为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中的一员。

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我始终把焦裕禄当做我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给我以无穷的力量。焦裕禄是1922年8月出生在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的父亲焦方田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后被关押在抚顺煤矿当苦工,直到1943年逃出虎口,在宿迁给地主当长工。后来焦裕禄回到家乡,当了民兵,参加解放博山县城解放的战斗。1946年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武装斗争,1951年先后当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当县委书记,他带领群众战风沙,治盐碱,排内涝,种焦桐,带领百姓致富,直到1964年,不满42周岁的焦裕禄因肝癌去世,但他心中装着百姓唯独没有自己的精神永远留给了世世代代的后人。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昨天下班前,我在电脑里专门打印这首词,随身带在兜里。我想,虽然年纪大了,忘性也大了,但一路上几个小时专背这首词,还能背不会?这是我外出学习随身带、随时记的小秘密,这么多年,屡试不爽,颇为受益。

因为是焦裕禄亲自栽下的泡桐树,所以,当地人都叫它“焦桐”。焦裕禄弥留之际,组织上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而今,沙丘已经变成沃土,当年他亲手栽下的泡桐树已经亭亭如盖。踏上曾经的沙丘之上,仰望树冠,怀抱树干,感叹时光的大变迁和国家的大发展。

据说,在焦裕禄烈士墓旁,有一位中年大哥忙前忙后,为前来参观的人们主持拜谒活动,有时还主动上台讲述他和焦裕禄的故事,那是1963年的一个春天,他不满一周岁,身患重病,没钱看病,他的母亲抱着奄奄一息的他在门口哭泣,正好被乡下走访的焦裕禄书记看到,焦书记急忙人员安排救治,孩子活过来了,一年后,焦裕禄病逝。父母把这个本名张徐州的孩子改名为“张继焦”,希望他能继承焦裕禄精神,而今真是这样,他用自己的言行和故事,传承和赓续焦裕禄精神。

导游说,在焦裕禄纪念馆,有一辆焦裕禄骑过的破旧28大扛自行车,他蹬着这辆自行车跑遍120个生产大队,蹲点调研,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为了帮助群众致富,他极力推广和发展“泡桐经济”,种植泡桐既能放风固沙,又能做板材做家具,还有正要一天,就是泡桐还能做成各种乐器的音板,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焦裕禄爱看戏,但从来都是自己排队买票,有一天,他的大儿子焦国庆在外边看戏,说是提了他的名字没有买票就进去看戏了。焦裕禄批评了儿子,命令儿子把票钱赶快送到戏院去,不能“看白戏”,足见其家风家训和家教之严。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焦裕禄在兰考呆了475天,但他为兰考、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至今人们感念他的精神,感怀他的作风,他的精神将与世长存,永放光彩。今年是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纪,我们能亲临兰考,零距离地踏入焦裕禄同志当年战斗的地方,心中激动不已,肩上的担当与使命,更应该成为一种责任。

1077年4月到1079年三月,苏轼也曾在徐州任知州近两年,他开采石炭、兴建黄楼,抗洪抢险,抗旱祈雨,修建苏堤,给徐州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丰功伟绩,作为徐州人民,应该把学习焦裕禄精神和学习苏轼精神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以明志,学以增智,学以促用,学用结合。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值焦裕禄逝世60周年纪念日,我们来到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培训,到焦裕禄陵园祭奠,追忆他的感人事迹,以实际行动深学笃行焦裕禄精神,清清白白地来,干干净净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的党员干部才是真正的人民好公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