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成为一个斜杠青年?
封面图:电影"白日梦想家”截图
一个挺特别的职场鸡汤片
What
什么是斜杠青年?
先引用下百度百科镇楼:
斜杠青年,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
装B的说一句斜杠青年的本质就是:你提供的内容是否会占用别人的时间
做斜杠青年其实就是那些人做好了本质工作以后,下了班之后去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占用别人的时间,使大家双方都获益。
如,一个律师下班之后另一身份是私人健身教练,他分享自己的教程,占用别人的时间,然后双方获益。这就是一个斜杠的栗子。
大概分为3个类型
这3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是一个
知识的服务
这3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是一个知识的服务,而这个服务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服务。他比你先知道,先理解,先实践,先分享。就会对你形成一种信息的对称,他有,你没有,所以你有理由要向他求学。
下面说下这三种常见的斜杠青年
成果型
成果型
简单来讲就是工作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很多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也是别人所渴望的。
如,你是一个工作1年的工作者,你有一些工作经验和面试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一个在校的大三大四学妹学弟来说就是一个宝贵的经验
成功例子:TM的师傅-阿文,他之前一直在通过油管不断学习最新国外的大神的一些信息图表内容,然后自己内化,这就形成一个信息不对称,再根据自己国情需求,变成一个自己的课堂,也就是现在的网易云课堂的跟阿文一起学信息图。
研究型
这个类型的会对一个很多人不是很熟悉的领域先去学习,等到有一定的学习成果形成信息不对称再分享给别人。
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说,我压根没有一块钱,却跟你说如何赚钱,这时候估计你不会去听对吧?但,如果他说,我辞职100天以后,花光了身上所有积蓄15W,去采访几十位大V大咖,写出来的文章,你会有兴趣看吗?估计这时候你就会去看了,这就是一个小网红“剽悍一只猫”
研究型的其实有一定的套路,大概分为这4个步骤
4个步骤1)选择并研究有价值的话题
这个话题简单来讲就是别人愿意去买单的,你说洗衣做饭那些可以不可以,其实也是可以,但比较难,你要想办法去变现,如better me有个3天要8K的阅读训练营,很多人会觉得“哇好贵啊”但还是有人买单,这时候就有价值了,你就想下要不自己去试着去学习,学习之后结合自己转变成自己的内容去做二次分享?
2)采访其他专家
这个不一定只通过采访,方式是不限的,听课,语音,报班什么的也是可以的。
3)总结自己的知识
这时候你要结合自己情况去模仿一些专家,并且输出。
4)成果出售,供其它人学习
当然也不是只有一些写作出来才是出路,音乐,瑜伽等等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成为斜杠青年。
模范型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大家常常看一些网红的直播,他们在直播的时候会淡抹浓妆的登场。然后告诉你我用的是XXXXX牌子的化妆品,然后演示你怎么用。然后大家就跟着去TB各种渠道买买买了。
一些大神,在自己的微博或者朋友圈去发布自己看过的书,然后大家也会去TB买买买,甚至会出现一些TB店专门卖大神推介过的书。实际上这其实是一个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别人形成认知差距。
小总结一下:
成果型:分享贡献经验教训的
研究型: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模范型:积累影响力去影响其他人的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很多人的类型是各种各样混搭的。
How
如何打造斜杠青年?
5个步骤
1.定位
这个老生常谈的了相信,但无论如何都要定位清楚
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谁可以帮我———重要合作
我要做什么———关键业务
我是谁,我拥有什么———核心资源
我怎么样帮助他人———价值服务
怎么和对方打交道———客户关系
收入来源-——我能得到什么
斜杠可以理解为在能力和爱好和时间中找个交集和平衡点
关于能力:
做斜杠青年并不是你想做就做,首先你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白天上班就好比如给别人打工,而做斜杠青年就是在后花园摆摊做自己的小卖部,如果你本质的工作都无法胜任的话,根本没办法掌握另外的一个技能。
斜杠青年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本职工作已经妥妥的了。然后就是在专业技能里面斜杠插入一些自己的软技能。
另外一点就是要有工作的积累
这是小六老师的工作经历图,是的,差不多快十年了,我当时候看到也很惊讶,不要太羡慕斜杠的光芒,这真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的一个过程。
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HR在简书上写职场文有点像无病呻吟,而一些HRD写文章却很多人点赞转发,这就是认知和经验一个积累的厚度,有时候这个厚度就是可以很好的把你和别人拉开质的差距。
关于时间:
很多人说自己白天上班,下班要带小孩,各种没时间,其实细想一下天朝10几亿人,和你状况一样的真的多如牛毛,如果真没时间,就RMB买时间,方法总是有的
我们白天上班就像一块充满电量的电池,到了下午下班电量估计也就只有20%左右了,这时候吃完饭基本上葛优躺了。你要问自己的意志力和专注力能不能Hold住自己的时间,能不能在没电的情况下再继续发电。
2.模仿
这个模仿并不是模仿一个人,而是要你模仿一群人。找出一群最厉害的几个人进行模仿,这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深度的模仿,尽力去做到一模一样和他们,这可能有一点困惑,会不会有一点抄袭的感觉。其实这在练习画画,还有练琴的学习来说是一个稀疏平常的事情,因为他们每天都是在这样深度模仿。
模仿的时候其实你是看得出区别的了。因为每个人经历的事情和原作者的认知等等的方方面面是有区别,就像审美啊什么的一样,所以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这个。
模仿的过程中我们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对模仿回来的知识进行管理。
3.刻意练习
如果只是简单的深度模仿,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这时候我们需要对我们要提供的知识服务进行不断的打磨,这时候就需要刻意练习。这个看上去有点老生常谈,但实际上是有一些步骤的
首先要进行单项练习,就像学习篮球,我们要把各个动作拆解出来,投球,3分球,运球等等。然后就在进行组合的练习,比如项目123一起组合练习,234又组合在一起练习。运球、射球组合在一起练习。
然后就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纠正,找一个好一点老师去指导一下。最后就是在完成阶段性的成功之后要对自己进行奖励。
4.快速迭代
这一步就是当我们有一定的成果,可以向其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分享的时候,准备向别人收钱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说一定要准备非常充分的时候再去分享。
就好比如我们做一辆车子,我们不要先等到几个轮子和车架都做好之后再去拼凑一个车子,这个时间可能很长很长可能1年2年左右。
我们应该去做一辆滑板车,先让他动起来,然后改进变成一个自行车,让他再动得快一点,之后再慢慢改进让他变成一个汽车。开始可能并不是完善,这没关系,但是是可以利用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一开始叫你写一份特大的干货,你可能写不出来,但是没关系,你可以先写几个小段子,往后再往往逼自己向上爬,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然后向上gong自己(那字我不会打,文盲,大概那个意思)
演讲也是,你可以先15分钟的分享。然后慢慢的进步到30分钟,最后到45分钟。45分钟之后你基本上可以到其他平台去做分享了。
迭代并不是因为重复而是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有更新。
5.让别人知道
有时候你掌握了技能。但没有人能帮你的话,其实很多时候是没办法玩,这时候尝试看看这3个方法。
1抱大腿:看有没有一些大号愿意帮忙推你的号。如简书的话努力成为一个签约作者,去一些linkin 一些几十万的大号去投稿一下。
2抱团:看有没有和你目标相近的社群,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
3找搭档:看有没有一个和你相近的也是定位一起学习的伙伴去互推等等。
如果你发自己的图文推送到朋友圈,连50个点赞都没有的话,说明你的个人品牌还没建立起来。
如何创建自己的影响力
Step1:贴标签
你要看看别人是怎么记住你的,你身上有哪些特征被人提起,贴标签并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你和其他人产生差异,区别开来,在人群当中识别到你
如小六的标签就是:三线城市的斜杠青年,32岁的IT老处男
这一点要保持一致性,所有平台统一形象和内容。这也方便别人去认识你(好吧我也是因为这个大彻大悟,改公众号名字)
Step2:打造爆款
这里说的爆款,并不是让你一开始就奔着爆款去写,这几乎没可能的,那些说10W+的方法,基本上很难适用于一些只有几百粉的号的,反而适用于一些5W 粉左右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号。
但你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虽然不能保证你成功·。但能极大的提高爆款的概率。
细水长流,一定要产出一个爆款让别人记住你。
Step3多平台占位
这个我想不用多说也大家也明白,像广告一样,你要尽量的在各个方面去曝光,刷自己的IP刷自己的存在感,把自己的文章搬砖到其他平台上去。简书、公众号、知乎、头条号、豆瓣、一点资讯等。
这里重点说下要去线下活动,去刷脸,线下活动有一个比线上分享最好的优势就是有存在感,有真实感和信任感,这个东西是线上给再多的语言也是给不了的。如果影响力够大,哪怕是免费,没有报酬也应该去分享。
Step4系列输出
当你沉淀到一定程度以后,你可能会有许多的一些微课邀请,不过这还没够。从免费的公开课到系列课再到专业课一定是一个链接的一个过程,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你已经开始做分享了。不然免费的课程分享多了,对你来说其实也是不利的。
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就可能有自己的产品,营销会帮助你推广,而你还需要做一些服务,这个服务可能是一个社群,也可能的是其他,你可以要给你的粉丝一些成长规划啊,作业服务啊,互动问答等等。
总结一下
什么是斜杠青年?
能完成本职工作之后,下班后多重身份的人
3个类型
1):成果型
2):研究型 套路4步骤
3:模范型
如何打造斜杠青年?
1定位 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考虑
2模仿
3刻意练习
4快速迭代
5让别人知道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打造影响力?
1贴标签
2打造爆款
3多平台站位
4系列输出
最后小6老师的一些建议:
每个月留200块买书
对主题阅读,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写作能力,个人品牌每个领域进行一个月的主题阅读。
开通各个平台的号,公众号,简书,头条号,BALABAL 然后不断搬砖写文章
在行约个行家聊下你的状况,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一些活动。
你看完之后,会发现,做一个个人品牌,或者一个斜杠青年真的好累好辛苦啊。是啊,打造个人品牌真的好累,白天上班,下班还要开多自己一家公司在这里折腾。或者说开个小卖部把,你要想让自己的这个小卖部全国都有人买单,自然只有努力。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不是说它会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而是给你配得上的机会。
本文是彭小六老师
在选择自己的第6节课的课程笔记
往期回顾:
END
我是TM,一个努力的互联网底层水泥工。一起加油
个人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