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训练精英群读书婚姻育儿

《共情》丨这三种错误认知,正在拖垮你和孩子!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229人  古月如歌519
《共情》丨这三种错误认知,正在拖垮你和孩子!

育儿道路上,很多父母越是加紧对子女的教育反倒越是吃力。究其原因,其实是一个个我们观念上认知误区,让我们在错误的育儿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超强控制欲

去年刷爆朋友圈的那篇《北大学霸拉黑父母:社会应当允许孩子不孝》的文章中,主人公原形王猛的父母就鲜明地诠释了这一点,即便是到美国读研,也被迫要与高干子弟搞好关系,借此通过他来继续监视孩子。

前不久影视明星朱雨辰公开恋情,换来的不是一众粉丝的暖心祝福,反而是大众对于女友未来婆媳关系的忧心忡忡;而这一切也只因朱雨辰有一个控制欲望极其强烈的母亲。

这种控制欲,往往有一个很中国特色的别名,叫做“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控制欲强烈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类:

01 替代孩子选择

在那篇刷爆朋友圈的《北大学霸拉黑父母:社会应当允许孩子不孝》中,主人公王猛从初中时期便向父母提出转学的诉求,然而却被父母严重忽视,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而替代孩子做出自己意愿内的选择。

02 负面情绪的投射

中国式爹妈有很多都对子女存在负面情绪的投射,表现出来的就是无意识的暴力。这不单纯指行为暴力,还包括语言以及精神上的暴力。这就存在一个误区:这其实就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一种持枪凌弱的快感,究其原因就是作为父母,在自己的事业领域内默默无闻,个人价值体系无法建立起来的同时,能力范围之内可以打击的就只有子女了。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做“踢猫效应”,就是在情绪不佳的状态下,我们很大程度上能够宣泄的出口就是那只弱小的“猫”,这就如同有些人在餐馆会对服务员大声呵斥、对客服人员肆意谩骂;然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负面投射往往更平常,对子女造成的也是长久的折磨。

03 毫无边界感

很多父母都认为:子女与自己是共同生命体,所以我赋予了孩子“生”的权利,我就能无边界地介入孩子的世界。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生养了孩子,即便将来羞辱、谩骂、动手伤害孩子都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肆无忌惮地左右孩子,这其实是及其扭曲的观念。

想要于孩子达成和解,方法只有一个:放手。

放手

把关注点从孩子的身上移开转移到自己的身上,这或许是最好的方法。放开你的手,让孩子自由翱翔,而不要去用你的枷锁捆绑、舒服他们,否则他们将会失去翅膀。

作者在书中除了强调放手,更重要的还号召作为父母,言传身教永远是亘古不变的育儿妙招。所以,关注自身吧,提升自我的进取意识和执行力,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共情》丨这三种错误认知,正在拖垮你和孩子!

二、倾其所有,培养“仇人”

01 过度爱孩子

作家毕淑敏在她的作品《幸福的香气》中曾经写道:

孩子本应是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扬洒爱的甘霖;然而成人却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脸砸下,把孩子的一双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反而让孩子无法感受到别人是爱他的。

很多孩子,之所以对亲情冷漠,很大程度都是因为父母承担了太多,以“爱”为名不让孩子付出任何,于是这些孩子便鲜有感恩之心,惯性地靠吸食父母的骨血生存并理所当然地认为那都是父母应该的。

02 过分压迫

有人说,适度的虚荣是微小的拜物主意溢出来了,而一旦超出了那个界限,就会变成欲望的无底洞。这句话,放在子女教育中也同样适用。

成人世界中的虚荣、盲目攀比已经在一步步演化为比孩子、比成绩,而这一切的压力都压在了孩子身上,他们倍感压迫。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男主角,不逃课不叛逆,严格按照父亲规定好的人生轨迹行驶;《无声告白》中的角色性孩子莉迪亚,同样也是为了配合父母定位,逐渐迷失走向死亡。

这些作品都改编自真人真事。而在我们身边也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精彩纷呈”的故事。

想要有所改善,我们务必做到以下2点:

向他索取爱

当孩子向你表达爱的时候,不要闪躲更不要拒绝;要让孩子习惯对你付出他的爱。在他和你分享美食、公交车上给你让座的时候,欣然接受是最好的做法。

当然,在过年过节或者仪式感强的日子里,可以向孩子所要礼物,引导他动手、用心的礼物比单纯买来的东西更加可贵。

给他自由度

二十世纪伟大的儿童教育家玛利亚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讲到过儿童教育的三大原罪,其中一点就是:当孩子的行为偏离成人标准的时候,成人往往会马上去纠正。而这一点是不必要的。

记住,不要总是喋喋不休地在孩子耳边唠叨,你的唠叨太过频繁,孩子自然免疫了;不如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小事上不要吹毛求疵,大事面前需要积极引导。当孩子对你态度开始改观了,你们才算是开始了和解的第一步。

《共情》丨这三种错误认知,正在拖垮你和孩子!

三、无效陪伴

无效的陪伴不如不陪伴。孩子在低头做功课,父母却在低头玩手机,亲子之间毫无情感交流,这样低质量的陪伴不如没有。

作者临界冰老师,为我们提出了两个亲子陪伴法则:

海沃塔法则

这个法则是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最推崇的。众所周知,扎克伯格在妻子生育后,为两个女儿各休了2个月陪产假,他做奶爸的时候还背着女儿在健身。他本人也是一位十分在乎亲子关系的好父亲。

海沃塔法则的关键在于,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到聚餐时间中,同时边吃饭边讨论各种问题,过程中不评判、不指责,充分体现对孩子的尊重。

台湾123法则

这个法则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做3件事情中的一件:读书、玩游戏或者聊天。

这在最后的话

读完这一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很多亲自关系的紧张状态,并非是孩子的原因,更多的是父母们的错误育儿观念以及认知。

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解读,为人父母者都能够自省。虽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很多时候,成人也像孩子。所以,更需要我们在做好自身后引导子女,而不是一味地把责任推在孩子头上,这需要成人修正认知然后再行动!

(无戒第四期90天训练营 第47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