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随笔

宋襄公|满口仁义的蠢猪?还是战争道德的践行者?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反调青年

1.

商朝末年,有3位贤人,分别是微子、箕子和比干。

微子是纣王的兄弟。微子见纣王行苛政,直言进谏,纣王却充耳不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于是,微子仗剑去国。

箕子是纣王的叔父。箕子见纣王不听诤谏,遂隐居避世,终日抚琴悲歌,以纾解胸中块垒。其曲谱流传后世,名为《箕子操》。

比干既是纣王的叔父,也是先帝委以重任的顾命大臣。比干怒怼昏君,纣王诡笑道:“孤王听说圣人有七窍玲珑心,果真如此?”比干竟惨遭剜心。

至此,三贤非死即隐,尽皆凋零。

2.

后来,武王伐纣,推翻商朝。

几经波折,颇有贤名才干的微子,获封宋地,成了宋国始祖。

历史的车路滚滚向前,驶至春秋乱世。

微子的后裔宋襄公,登上历史舞台。有一位道德楷模作祖先,宋襄公恨不能把“仁义”二字刻祖传的染色体上。

当时,春秋首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何其威风!

齐桓公与管仲

宋襄公特别崇拜齐桓公,而齐桓公也挺欣赏这位“满口仁义”的小迷弟,并委托宋襄公以重任——辅佐太子吕昭。

3.

某一年,五枚陨石划破天际,坠落在宋国境内;又有六只鹢鸟由于逆风的缘故,倒退着飞行。

宋襄公见此异象,请人占卜,对方回复:“今年,鲁国将有大丧;明年,齐国将闹动乱。”

后来,占卜先生的话应验了。齐桓公暴毙,尸骨未寒,齐国就发生诸子夺位之争。

宋襄公不负偶像生前所托,亲自率兵护送太子吕昭,并平定齐国内乱。吕昭即位,是为齐孝公。

4.

干出这番功绩的宋襄公,难免骄矜自满,甚至动了图霸业的心思。

齐桓公曾举办“衣裳之会”,即和平峰会。

宋襄公效仿齐桓公,在盂地搞会盟。

宋襄公之庶兄、时任左师(官职名)的目夷,劝谏宋襄公“戒好大喜功、毋眼高手低”,但权欲熏心的宋襄公听而不闻。

当实力无法支撑起野心时,野心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

盂地会盟,参与国有楚、陈、蔡、郑、许、曹等。各路诸侯皆约定好不带兵刃,没承想,狼子野心的楚人在衣裳下暗藏甲胄。

身为发起人的宋襄公,本打算执牛耳。楚成王却大剌剌提出,盟主之位由自己来坐。

先秦时代,诸侯会盟,有一道流程是割牛耳歃血,一般是由盟主执牛耳。

宋襄公枉费心思,如今却要白白地给楚成王做嫁衣!宋襄公肝火炽盛,楚宋两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楚成王见状,大概做了类似“摔杯为号”的动作,楚人纷纷脱下衣裳、露出甲胄、亮出屠刀。方圆数十里内,伏兵四起。

各路诸侯面如土色,宋襄公沦为阶下囚。

5.

宋国失主,群龙无首。

起初,楚国想与宋国那帮大臣们谈判。与其说是谈判,其实就是勒索。楚成王想借宋襄公,敲诈宋国,大肆索要割地赔款。

目夷一眼洞穿了楚成王那点儿小九九。于是,身为“宋襄公之庶兄”的目夷,暂代宋君之位。

如此一来,宋襄公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楚成王见勒索无果,干脆直接发动灭国之战吧!干仗,却不如预期得那般顺遂。楚军不遗余力地轮番猛扑,但始终啃不下宋国这块硬骨头。

谈又谈不拢,打也一时没法“速胜”。楚成王见无利可图,还得管饭,这等亏本买卖,他当然是不愿意做的。

适逢鲁僖公出面调停此事,楚成王就汤下面,开释了宋襄公。

6.

宋襄公侥幸脱身,却不敢归国,因为睢阳城头已变幻大王旗。

宋襄公如丧家犬般逃奔他国,路上却被一小队宋兵截住了。

宋襄公以为他们是目夷遣来的杀手,惊吓得差点儿坠马。不料,他们毕恭毕敬,请宋襄公回国复位。

原来目夷有苦衷。当时,楚成王挟宋襄公以勒索宋国。倘若目夷不自立,楚成王肯定觉得宋襄公是“奇货”,不狠狠地敲竹竿才怪呢!

目夷摄位,纯属时势使然、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宋襄公既已重获自由,目夷便奉还国君之位。

7.

宋襄公重新执掌宋国以后,无时无刻不想着雪耻。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突然向郑国发难。郑国是楚国的附庸,小弟被欺负,楚成王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于是,楚宋在泓水交锋,史称“泓水之战”。

那一天,风在吼、马在啸、泓水在咆哮。宋襄公的战车上树起了“仁义”大旗,飐飐飘扬。河对岸,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楚军。楚军仗着有“投鞭断流”的实力,率先发起了进攻。

目夷提议“半渡而击”。趁楚军渡河、在水中艰难跋涉时,宋军居高临下,把楚军踹回水里喂鱼。

然而,宋襄公拒绝了。那一刻,目夷想必暗自腹诽:“主公的脑壳儿莫非给门板夹过?”

等楚军顺利渡河、尚未在岸上列队时,目夷再次提议,宋军乘机擂鼓冲锋,打他个措手不及。

然而,宋襄公又拒绝了。那一刻,目夷差点儿晕厥。摊上这样的猪队友主公,四个王者也怕带不动吧?

战机稍纵即逝。等楚军集结完毕,双方正面硬刚。

宋军又怎敌得过民风彪悍的南蛮子呢?宋军惨遭吊打,宋襄公大腿中了一箭,在亲兵们的拼死护卫下,才捡回一条小命。自此,宋襄公的宏图霸业,梦碎一地。

8.

宋襄公吃了大败仗,国人们多有怨言。冥顽不灵的宋襄公却死活不认错,嘴硬道:“君子不再杀伤已负伤的敌人,不擒两鬓苍苍的老叟。先王的用兵之道,贵在不以迫敌于险隘的伎俩取胜。寡人即便是亡国者的后嗣,也决不对尚未列阵的敌人发起擂鼓冲锋。”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左传》

宋襄公是微子的后裔,而微子又是商朝贵胄。因此,宋襄公自称“亡国之余”。

9.

虽然宋国老百姓,几乎人人都觉得宋襄公不咋地。打败仗、不反省,简直不要太昏庸!

但宋襄公也有不糊涂的时候。

前文讲过,宋襄公助齐孝公夺回王位,这是他毕生中的高光时刻。而在泓水之战后,宋襄公其实也有过善举。

某位落魄的晋国公子哥儿路过宋国,宋襄公热情款待。临别前,宋襄公还慷慨赠予对方80匹良驹。

这位晋国公子,就是日后叱咤风云的晋文公重耳。多年以后,晋军在城濮之战中重挫楚军,间接地替宋襄公找回了场子。

[宋] 李唐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小议

大文豪苏轼说宋襄公“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直指宋襄公实力不足,却强行拗“仁义君子”人设,是个彻头彻尾的欺世盗名之徒。

毛主席则评价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然而,从先秦至两汉,宋襄公却一度被认作君子的典范。

《春秋公羊传》曰:“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大意是:敌军尚未列队结阵时,宋襄公决不下令擂鼓进攻。面对战争这等生死攸关的大事,宋襄公依然不忘礼制。即便是周文王领兵打仗,也不过如此吧。

太史公曰:“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司马迁认为宋襄公虽败犹荣,赞许他的礼让精神。

而综观宋襄公一生,虽有败绩,但他其实也扶持过齐孝公、帮助过晋文公呀。评价宋襄公其人,很难“一言以蔽之”。

要我说,不妨套用高希希先生执导之连续剧《三国》中的一句台词。

剧中,谋士许攸曾经如此评价袁绍:“我家这个主公啊,庸弱时,庸弱得确实让人惊讶;可是一旦圣明起来,那也圣明得让人惊讶。”

这话同样适用于宋襄公。


主要参考资料:1.[汉]司马迁 撰 《史记》;2.[明] 冯梦龙 撰 《东周列国志》;3.顾颉刚 童书业 撰 《国史讲话:春秋》;4. [战国] 左丘明 撰 [西晋] 杜预 集解 《左传》

图片来源:《东周列国·春秋篇》(导演:沈好放)及网络。本文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