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洗脑的书?
在虎扑论坛看见一条帖子,题为《开会!JR-史密斯同志是不是腐败掉了?》,我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室友用看傻子似的眼神望着我,我没有理睬,大有一种“我笑你们管得着吗”的洒脱。不过,还是不敢再笑了,实在是怕五个枕头一齐飞来,我身手再好,也躲不开啊。
其实,帖子还好。只不过我刚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觉得那位球友巧借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笔风格,以此吐槽骑士球员史密斯拿了大合同后,比赛场上表现不佳,真的很有意思。只可惜,贴子涉嫌“人身攻击”转水了,我不能摆出实例。我相信,但凡看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朋友看见也会忍不住笑的。
作为一本世界名著,我觉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存在,不是没有依据的。单从文笔来说,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精致的描写,但是不得不承认奥斯特洛夫斯基叙述方式简洁凝练;同时在情节布置上来说,其故事主线逻辑清晰,情节发展紧凑,阅读起来也让人一目了然;当然,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对待人生对待梦想的态度,以及过人的毅力和不屈命运的精神也是让人由衷敬佩的。总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没有一些人讲的那么不堪。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看的书,一般都是删减版的。据说未删减版本的译文,柯察金和革命运动更人性化,也更饱满,不再是简单粗暴的二元论。所谓的反面角色,也不再是单纯的受批判对象,而是更真实,拥有明显人性弱点的人。没有看过未删减版的书,我也不好妄下定论。我只谈我看过的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有人说整本书读起来特别洗脑,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阶级斗争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所以整本书下来不免笼罩着许多简单粗暴的二元论叙述场景,而这种描写在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中尤为突出。他们的相遇就是如此。保尔一开始并不理睬冬妮娅,因为冬妮娅是富人家的孩子,她的出现让保尔很窘迫;因为冬妮娅的热情大方,保尔才开始慢慢接受她。讲道理,冬妮娅一家和其他富人家庭并不一样,他们不仅没有嘲笑过保尔,还以最大的善意来对待他。所以,我对保尔去冬妮娅家时,刻意去打扮自己很是不解,到底是谁在在意一些东西呢?这也是我最不喜欢保尔的地方,包括后来,保尔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保尔并没有站出来为冬妮娅辩护,而是希望冬妮娅和他们一样。
因为穿着去否定一个人,这实在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冬妮娅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任何一个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凭什么要迎合与迁就?即使要做出改变,好歹得考虑他人意愿与否吧。
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个阶级,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但却被冬妮娅拒绝了,两个人的感情由此产生隔阂,保尔便离开了这个的女孩。
这样看来,说是洗脑,也真的不过分。后来,在疗养时,保尔又认识了达雅。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反抗,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在这个过程,保尔是一种任务式目的去解救达雅。他们结婚不是因为爱,是因为这是他的革命,想到保尔满足于他的革命成果,也着实让人咂舌。
当然,把这些情节从文章直接拿出来评论,确实有些断章取义。但我还是想说,保尔那一腔热血的革命劲真的很让人讨厌。即使这是他的事业,他的理想,但是他的方式让人感觉他很固执,太有自己的目的性,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伤害了一些人。
这样的价值观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我没有不尊重保尔人格的意思,恰恰相反,我对保尔在经历无数磨难之后没有放弃生活的信念肃然起敬。而且,我也理解保尔的这种思维方式,这是那个时代的烙印。我们没有生在那样的环境,当然觉得一个把苏维埃作为一切行动指南有点行尸走肉。现在你跑到街上去大叫一声共产主义万岁,也会招来不解的。因为现在的人不这样,而以前的人都那样。
活生生的保尔穿越来了现代,自然是不讨喜的,自然显得不搭调了。保尔迷路了,我们不能迷路。
图|来源网络
我叫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