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声音
2019-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Lynn高实幼
这周我们开始了新的主题《天黑了》。天黑后,人失去了视觉获取信息优势,但其听觉却没有受到阻碍。孩子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他们对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样的了解呢。
周二,孩子们欣赏了小故事《雨夜的声音》后,开始用豆子和不同材质的瓶子来寻找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兴致很高,最后一致同意豆子撞击铝制啤酒瓶发出的声音和雨点打在草坪上的声音很像,豆子撞击玻璃瓶的声音跟雨点打在玻璃上的声音很像,豆子撞击纸盒的声音和雨点打在门上的声音很像。最后我提出了问题“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孩子们的回答都是他们的操作过程:把豆子放到容器里,然后晃动容器。他们把声音的产生过程和自己的操作过程联系在了一起。
周三和周五,孩子们进行了橡皮筋琴和敲击大鼓让种子跳舞的活动。我又提出了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开始时,孩子们还是在描述制作琴和击鼓的过程。这时我提醒他们观察一下皮筋和鼓面,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变化。孩子们立刻注意到了皮筋在动,鼓面也在动。我后续补充说:声音是皮筋和鼓面震动发出来的,我们的动作比如拨动皮筋是为了让皮筋震动。震动才是声音产生的原因。我接着追问:那豆子打在瓶子上也发出了声音,瓶子动了吗?孩子们很迷惑,不确定。
声音是没有形体的东西。对于它的概念孩子们接受起来会很困惑,所有我打算从声音的产生出发,进而探究声音的传播、声音对夜行动物的意义等。孩子们在晃动装有豆子的瓶子时没能明显感受到豆子撞击瓶身时产生的震动,所以即使知道声音是由于震动产生的,也不能进行推理。孩子们对科学的认知方式是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所以日常活动中对孩子的引导要多考虑其年龄特点。
看见声音 看见声音 看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