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散文原创文字集

昆明城的旧景旧事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71人  般若雨莲心
网络图片,侵删

整个春节没有出门的我,初六那天走出了家门。高原的蓝天一如既往的深邃,薄如蝉翼的云清灵飘逸,绿色的风,带着清新的味道,穿过暖阳,穿过大街小巷,轻轻拂过我的发梢,轻轻掠过我的心田,整座春城在生生不息的绿色里浅吟低唱。

地铁站,这个汇集万千故事的地方,此刻少了些平日的匆忙脚步,却多了些拉着行李箱的身影,怀揣希冀的人又踏上了梦想的路程。

时间总是走的太快,我们想抓住时光的手终究还是指缝太宽,那些绚烂了除夕夜空的烟花仿佛是在昨夜绽放,年的背影却已渐行渐远。

季节的轮回充满了乐趣和期盼,年走了,不就意味着春天来了。

上了2号线的“春城号”专列,整个车厢里处处散发着春天的味道。列车的门开开合合,不经意间的一瞥,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列车门上绘着一幅老昆明风景的题画诗,这幅画打开了我遥远而熟悉的记忆。

“春城号”地铁专列
诗曰:
云津桥上望,灯火万千家,
问夜人沽酒,寻店客系槎。
城遥更漏尽,月圆市声哗,
破晓阑游兴,疏钟传太华。

这是昆明古时八景之一的“云津夜市”,自元代开始,到晚清,六七百年间,“云津夜市”的繁荣一直热闹在昆明城的历史中。

当时的安宁、晋宁等地是昆明的粮仓,从滇池进来的木船载满各种农副产品,经运粮河到达现在的得胜桥(古称云津桥)一带。云津桥、巡津街、罗丈村成为商贩落脚的地方,大量货物涌入,带动了商业发展,形成规模的商圈。

热闹的云津市场一带 (网络图片 侵删)

每当夜幕降临,云津夜市便灯火通明,人潮涌动,茶楼酒肆里人声鼎沸,挑着担子的摊贩沿街吆喝,雕龙画凤的小窗里阵阵乐曲声,一派热闹景象。

这里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它,记录着我从懵懂稚童到花信年华的成长历程。它,更承载着我生命中最深沉的情感,那里有家的味道,那里有母亲和外婆的温暖。

原来我曾经生活的这个地方没有被历史遗忘,这趟开往春天的地铁承载着昆明人对这座城市的眷恋。

云津市场的住户在香港回归那一年全部搬离,从此,老屋旧景被历史的烟云淹没,这个地名仍然沿用至今,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怀念吧。

云津夜市与滇池夜月、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灞桥烟柳、蚩山倒影,构成了明清时代的昆明八景。当是景观的名字,就已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和市井烟火气的雅趣俗情。

昆明的景观建设与开发最早可上溯到南诏时期,南诏建设拓东城,在螺峰山麓建了比四大佛教名山的浙江普陀山早100多年的“补陀罗寺”,这座中国最早的观音寺存在了400多年,后毁于元初的战火。在五华山上营建五华楼,在城南建东寺、西寺及寺中双塔。

宋代大理时期,金汁河东岸建了“地藏寺”及寺内经幢,安宁龙山建“曹溪寺”,西山华亭峰竖楼台。

元代,西山建了“华亭寺”、“太华寺”、“梁王避暑台”,玉案山建了“筇竹寺”,把螺峰山“补陀罗寺”的旧址建成“圆通寺”,位于闹市区的“圆通寺”香火鼎盛,是昆明人和外地游客安放身心的净地。五华山建了“五华寺”。在盘龙江云津堤上架起“大德桥”(又称云津桥),后改为“得胜桥”。

老昆明的云津桥 (网络图片 侵删)

昆明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让古代文人墨客深深陶醉而称赞,元代大理诗人王升笔下的昆明,溢满了对昆明美景的由衷赞誉,也是最早的歌颂昆明八景的诗歌。

                《滇池赋》
探华亭之幽趣,登太华之层峰,
觅滇南之胜概,指八景之陈踪:
碧鸡峭拔而岌嶪,金马逶迤而玲珑,
玉案峨峨而耸翠,商山隐隐而攒穹,
五华钟造化之秀,三市当闾闫之冲,
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
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
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民。

清咸丰年间,昆明画家张士廉仿照西湖“十景图”,给昆明也画了一套“八景图”。当时的另外一个著名文人宋嘉俊便以诗来配画,于是,诗传画中意,画现诗中情,诗情画意,意境悠远。

如今,这些景观大多不见了,可是,人间有笔墨,一诗,一画,一景现。纵然物换星移几度秋,所有湮灭的记忆依然在历史的长卷里熠熠生辉。

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班里的同学均有住在云津市场的小伙伴,大家即是同学,又是青梅竹马的玩伴,这样的情谊是多么的美好。

记得大概小学五六年级,有一天,班主任被几个淘气的男生惹怒了,她当着全班同学大发雷霆,突然,她抓起讲台上没收的玻璃弹珠,以投掷运动员的矫捷身姿,挥臂扬手间,几颗玻璃弹珠在教室的空中划出了几条弧线,大家纷纷躲避,我邻座的男生一声惨叫,用手捂住额头,待手拿开时,额头上一个红里透着青的大包赫然而现。

那一天的班主任与平日大不一样,无法抑制的暴怒吓坏了大家,也伤害了大家的心。她的一句话让我非常的难受,“云津市场的没有一个好人,妓女在的地方会出什么好人”。

我想问母亲,又难以启齿,只能憋在心里,我陷入了深深的忧伤。很长时间后,我终于还是问了母亲,妈妈告诉我,我们住的是云津市场的外围,这里以前都是书林街上的读书人住的,青楼女子住在里面的街道和那些院子里,而且,那是解放前的事情了,新中国成立后,那些女子都接受了教育被遣散了,这里后来住的都是正规人家。我特意跑去仔细的看了一遍。

记忆里,那时的整个云津市场呈四方形,由青瓦白墙,飞檐翘角,砖木结构的传统老民居组成,外面四条街道各称为云津东、西、南、北街,各家各户独立的上下两层,互不干扰。

南北两条街的中段有条路相连,把云津市场分为两半,这里与外围四条街的房子不一样,两边的二楼是一溜的走廊。

东街和西街的中段各有一条小巷子,与中间那条路相接,巷子里左右各有一些院子,院子里也是二楼的走廊从头通到尾。看到这些房子的形状和我家的不一样,我心里终于感到了欣慰。

长大后,对于老师说的那番话有了自己的看法。其实,那些房子住过怎样的人都不重要,那里有过怎样的过往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古朴的房子见证着一座城市数百年的历史文化,记录着老昆明的风物人情,那是昆明许多年代的社会缩影,承载着数代昆明人的家国情怀。

我家住在云津西街,紧挨着书香萦绕的书林街,《未曾被时光淹没的记忆》里记载了我与书林街的故事。

与北街相邻的是种满法国梧桐的金碧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就在金碧路上,位于书林街北口与金碧路交叉口的不远处,金马与碧鸡两座牌坊金碧辉煌,东西相对,巍然屹立。这两座牌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金马碧鸡坊 (网络图片 侵删)

当太阳将落,落日余辉从西边照射着碧鸡坊,将它的倒影投到东边街面上;同时,月亮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把它的倒影投射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形成了“金碧交辉”的奇观。

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景,要60年才能出现一次。相传,清道光年间出现过一次。

金马碧鸡坊的设计体现了古代云南人对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可惜的是,原金马碧鸡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现有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

金碧路上还有一座基督教堂,是1924年,由英国传教士易理藩规划设计而建成的,定名“锡安圣堂”。

昆明城的旧景旧事

东街旁边是崇善街,那里有一所小学校,侨光小学,这是抗战时期为太多的在昆华侨子女建的子弟小学。

南街紧靠后新街的横街,后新街分横竖两段,竖街与云津市场中间那条路相对。后新街宁静祥和,或许因为昆明市委机关在这里(竖街)的原因,除了附近居民,这里鲜有行人。在旧中国,后新街曾经是法国人的领地。

竖街上,一栋两层带露台,融入中西方建筑艺术特点的民国风格别墅傲然屹立。它是民国时期的私家别墅,在抗战时期作为陈纳德飞虎队的疗伤休养所,解放战争时期是共产党武装组织“边纵”的秘密联络处。

过了位于竖街的市委机关,有一所沿用寺庙改建的小学校,崇新小学,表弟就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小学时代。

后新街横街连接着西边的书林街和东边的巡津街,盘龙一中位于后新街横街上靠近巡津街的位置,这里是温暖我青葱岁月的母校。

盘龙一中的前身是粤秀中学,创办于1924年,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当时,因滇越铁路的便利,不少粤桂同胞辗转越南到昆明经商,聚居于金碧路、同仁街一带。两广同乡会为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创办了粤秀中学。1998年,位于崇善街的侨光小学并入盘龙一中,成为昆明城区唯一的一所含九年一贯制的完全中学,2004年重新恢复粤秀中学的校名。

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曾在粤秀中学担任校长。

中国著名画家许敦谷先生曾先后在粤秀中学担任校长。

著名钢琴家、伦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傅聪,著名电影演员高明曾在这里就读。

美国LEC现任高级投资顾问王菲,中国女子手球队队长李薇薇是这所学校90年代的学生。

过了粤秀中学就是坐落于盘龙江畔的巡津街,这条依偎着昆明母亲河的老街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林徽因与梁思成初到昆明时就居住在这条街上。

我是个念旧的人,却未曾想到像此刻这般的念,记忆的闸门打开就难以停下,难道要把整座城市都一一呈现才停笔?

有机会单独写写巡津街。

以一首才女林徽因居住巡津街时写的诗来结束这篇怎么都写不完的文章吧。

林徽因居住昆明巡津街 (网络图片 侵删)

《昆明即景·小楼》

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
半藏着
半挺着
玄在街头
瓦覆着它
窗开一条缝
夕阳染红它
如写下古远的梦

——林徽因

1938年初,昆明巡津街9号 (网络图片 侵删) 网络图片 侵删

附上老昆明八景 ——

(一)滇池夜月
揽尽昆池胜,登临壮大观。
楼台秋瑟瑟,烟水夜漫漫
山转帆千片,波灯月一丸。
凭栏思汉武,豪饮酒杯宽。
昆池夜月 (网络图片 侵删)
(二)云津夜市
云津桥上望,灯火万千家。
问夜人沽酒,寻店客系槎。
城遥更漏尽,月圆市声哗。
破晓阑游兴,疏钟传太华。
云津夜市 (网络图片 侵删)
(三)螺峰叠翠
好山负成郭,螺髻拥千重。
青霭松崖合,绿云芝径封。
鹤来寻大隐,蝶走塍仙踪。
凉翠侵衣袂,登高一倚筇。
螺峰叠翠 (网络图片 侵删)
(四)商山樵唱
担荷月黄昏,商山古寺门。
唱残樵夫曲,惊起玉人魂。
旧路回头认,新腔信口翻。
莫嗤嘲哳调,渔笛又孤村。
商山樵唱 (网络图片 侵删)
(五)龙泉古梅
阅世一千载,开花三两枝,
山空孤鹤泪。潭古老龙痴。
黑水欣留记,唐贤惜少诗。
漫谈天宝事,玉笛且横吹。
龙泉古梅 (网络图片 侵删)
(六)官渡渔灯
朝泛昆池艇,夜归官渡村。
鱼穿杨柳叶,灯隐荻花根。
浦远星沈影,江空月吐痕,
闲邀邻父饮,篝火醉清樽。
官渡渔灯 (网络图片 侵删)
(七)灞桥烟柳
古道灞桥柳,阴深过往多,
烟萦增妩媚,风洞舞婆娑,
碧乱离人意,丝牵游子哦,
眉愁心有愧,为听唱骊歌。
灞桥烟柳 (网络图片 侵删)
(八)蚩山倒影
滇池五百里,北靠蚩山边,
日丽壁沉水,岚浮镜里天,
祗须风雨静,曾见琪瑶鲜,
成趣辉相映,图画无此妍。
蚩山倒影 (网络图片 侵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