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起脚来

也许说,成长与进步是个不断踮脚,不到够着,不断达到的过程。
原地踏步让人安逸,然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下里,这会让人感觉到乏味,乃至危机与不安。
初三AB分层后,我一直在想怎么去上A班的课。在我看来,我原先的授课方式应更倾向于B班,但对于A班来说,就过于基础与细化了。那么,对于A班,我就要“做减法”
上过两节A班课,我发现“做减法”太难了,“做减法”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概括能力,有“高瞻远瞩”的全局性眼光,还要具备洞察细节的细心。此外,“做减法”是反人性的做法,人性趋向于“求全做大”,并不擅长于割舍丢弃。
昨天的A班课,进度非常慢。在B班加了一节晚自习之后,A班竟然落后于B班。课后,我自己觉察到,在与孩子们交谈后,他们也有类似的感受。
课堂是“集中授课”的地方,也就是集体花费时间的时候。一节课若要上的高效,让大部分孩子有所得,就必然要让他们有“踮起脚尖”的感觉,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
从老师的角度,我则需要做到“学生知而不教”,不要在多数学生的舒适区徘徊,并且把精力倾注在学生“自学而难自知”的问题上。
作为新教师,我时常忘记自己仅仅是个“引导”的角色,因此,我与“点到为止”的教学艺术相差甚远。每每跳出来审视自己的时候,我会发现自己似乎是个“喂饭”的保姆,而我的学生在我的举动下,会变得只会“张嘴”。
“踮起脚尖”是个文艺的说法,在教育学上,它应该意同于“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学情的关键,若课堂教学能够落在“最近发展区”,既不让学生懈怠,又防止出现求而不得的消极感,才能让学生迈入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
<我是余芳芳,硕士毕业于江苏省东南大学,化学专业,专注于中学化学教育。我的梦想是让孩子们会学化学,乐学化学,善用化学,以化学为支点,焕发孩子原始而强大的成长力。欢迎有共同梦想的小伙伴和我一起实现这个梦想!>
(我是日记星球598号星宝宝,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31期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165篇日更原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