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地位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每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是不一样的。
但真正健康的家庭又都有哪些呢?
在我们如今身处的位置上去看,可能会有无数个角度去看待这些观点。
比如一个独生子,在家里面,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父母的眼中,他就是独一无二的。
对他的要求也会随即变得无比严厉。
因为只有一个儿子,他们希望他可以越来越优秀。
做出来的事情,若是理智教学,加上一定的感性思考教育,也许可以做到成功。
但过于理智,只会适得其反。
就拿之前的高材生弑母案件来说,当理性过度后,他们会漠视人性,认为理性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主宰。
破坏理性的,都会死或者都要死。
受到压迫与安排的他们,了解的思维能力会化作一套完整的杀人流程,保证合理安排意外死亡。
他们的一生,也都会受到理性支配。
稍微不符合他们逻辑,就会被他们所处死,没有第二种选择。
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才是真正毁灭世界的魔鬼。
若是不及时发现并制止,他们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更有能力去毁灭一个国家。
故而这种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若是偏向感性,犯主观意识上的错误,情绪极其容易不稳定,甚至是出现杀人事件。
但感性对于国家来说,并不是十分的重视。
毕竟现实中,许多人拥有的更多的是“现实”。
他们都是平民老百姓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社会。
感性杀人很多,但始终无法危害到国家层级。
现实中的普通人,只懂得柴米油盐酱醋茶;
现实中的中层阶级,了解到的是竞争思维;
现实中的高层阶级,主要看的是客观思维。
所以感性主场在现实中存在感,偏向大众化。
只有在网络上,他们才能展示出真正的威力——网暴。
我们以“理性”与“感性”为界限,去思考家庭地位,才能看出它是否是健康的。
各有一定的层级,一旦达到那个程度,便会发生变化。
家庭中最高地位的人一旦无法平衡理性与感性的界点,注定会走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境地之中。
它是无法避免的。
而学习教育的最主要目的,便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平衡它们。
数学,是理性思维的开始。
语文,是感性思维的开始。
英语,是沟通思维的开始。(与国外的沟通)
均衡发展,学会理解,从多种角度、站在他人不同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这才是作为一家之主才应该干的事情。
在中间地位辈分级别的人们,需要懂得的,是理解与分享。
在据本人将近六年调查显示,不幸福的人们多数集中在这些地位之中。
如果不学会拒绝内耗,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迷茫与痛苦之中。
在之后培养出来的家庭中也会继承这种类型的父母的迷茫与痛苦。
若是中途能够醒悟,兴许还能改写命运。
若是到后期,结局已经注定,再怎么折腾也无用。
在家里最小的孩子,要么得到充足的溺爱无法无天,酿成惨剧;要么达到一定程度的溺爱,加上教育,或许会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但若是失去了溺爱,甚至连普通的爱都不曾拥有。
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够剩下的只有责任。
但责任不等于爱。
所以孩子们也不会再爱父母。
他们更希望父母能够老老实实的,不给他们惹祸。
否则这种后果便是将他们送进养老院。
让他们这群父母体验他们孩子曾经拥有的亲身遭遇。
家庭地位,究竟对人们来说有多重要。
我们不知道。
但重视是否,与家庭地位息息相关。
自己为了调查自己复杂的家庭情况,才在后来连续学习了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家庭学等一系列的课程,并展开了对应的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简要结论。
若是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