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会平庸至死
凌晨四点多被室友吵醒,轮番玩着王者和绝地求生的他,像个复读机般叫嚷些:“好卡呀,卡死了,动一下就卡死了。”已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他每晚熬夜打游戏,借着厕所边的灯光,操着游戏术语大声叫喊,我不止一次想爬起来用水果刀切了他的喉咙。不过,这是不会被施行的真实想法,虽然想杀人,但没有彻底放弃自己之前,不会轻易行恶。而且比起破坏其他人物,我更倾向破坏自己。
身边很多事令我觉察到自身与世界的偏离,以及人的思维的局限。居于一隅,不求反思,不得真实透彻。嘛,见微知著,列出一些我遭遇的事。最后一点反思,是对自己的安慰。
1
教师布置论文作业,他们说八百字字太长,一千五是天文数字。大概是高中毕业后人很少写作文的缘故,很多人似乎丧失了组织语言的能力,写一篇八百字的论文的难度堪比高考作文。不同的是前者没有时间限制,他们通常都是拖到截稿时间将近完结,才挤出八百多字。
有一天,某教师布置一篇三千字以上的论文,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我是组长,组员问我“这要怎么写?”我说我先写出来,你们看一看,没问题就交上去。于是我用了约三小时写初稿,一小时修改(现在看来效率太低)。把文章发给组员看,某人说“这字数,神了……”这夸赞把我捧得,羞愧感指数级增长。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在两个小时内就能完成三千字以上的写作,并且内容质量比我写的优秀太多。我这写作水平,放在稍大一些的媒体圈或论文圈里,会被碾压得渣都不剩。
不是我恶意嘲讽,而是很多人写作的内容,实在令人目不忍视,一些文章的用词繁多而简单,内容淡出水味,三观和逻辑不通,有些道理还是直接抄的教科书……还好我记性差不用记得那些崩塌的文字。
在我身边,坚持记录、写作的人极少,只有邹森的思想开阔且深刻,文笔也凝练,但他很少写作。我认为他在浪费自己的才华,经常劝他写作,他说不需要,文字都写在脑子里。好气。但最近看到他在写美食类的文章,想笑——他是个彻底的吃货。
一直希望能遇见文字有趣,灵魂优雅的人。暂时只见到两个。通常爱好文字的人会对某些领域有着自己的见解,但很容易陷入“道理”的束缚中,被随时可能钻出来的理念打扰,不得安宁。嘛,有选择地抵制吧。懂就好了,不必时刻记录。
2
乒乓球考试,我一人陪四人打。然后我觉察到一个理念:最好去资源丰富,教育质量超高的地方学习,那样你会容易遇到令你精进的人,而非总是被人拖累。没有讽刺任何人的意思,各自命运无法多说,只是对于想要精进的人,遇见优秀的人才容易得未曾有。
大一上学期每星期一节体育课(乒乓球),女同学E,F和男同学G,都是前半节课随便打,后半节各玩各的手机。E每节课的练习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打了一会儿就会说,哎呀,累死了,不打了。便跑到一边玩手机,F亦是如此。G的调控能力极差,一个学期完结,打球水平还停留在入门前三天的阶段。四肢不协调就是他那样了。
这三个人找我练习,我还与乒乓球课内的另一位同学在练习,到了期末考试,我就在同一堂课上陪四个人通过了考试。虽然有两次考试机会,但四个人的考试成绩都和我密切相关,当时真特么慌,一方面是那三人的打球技术惨不忍睹,一方面是这种情况我会紧张,影响发挥。幸好最后三个人都过了,除了E……临时抱佛脚,被佛踹一脚。
然后考试的第二项内容是对推,和我打球的同学是左撇子,勉强在一分钟内推了四十四个回合,成绩最高(骄傲一下)。
到了大一下学期,再次是乒乓球,我又带了四个人通过考试,与同学H配合很好。但有令我不爽的事。女同学E很少练习,临近考试便叫嚷着“怎么办?我怕过不了,××你一定要陪我练”,练个大头鬼呀!有次她问我周末是否有时间打球。我说,你可以叫我。然后周末过去了。周一她对我说,“诶,周末我没去打球,你怎么没来叫我?”我特么,什么时候你的练习变成我的事了?连现实情况都分不清的人,我都懒得帮了。
而且他们一直抱怨不该选乒乓球,说自己不适合打乒乓球,但在我眼里,不就是你们不用老师教的动作和手法,从第一节课老师讲解开始便敷衍了事,才导致自己的技术难有长进么?!遇到不顺,就说自己不适合。讲真我很累了,这些消极想法太折磨人。
“天生不适合”这种观念,只要你没残疾,不是脑残,就能在现实物质条件下通过刻意练习提高技术水平。只不过是没能及时得到积极反馈,便断定自己“不适合”,很不合理。“除了活着本身,没有什么是不需要练习的。”似乎是这样一句话,想到对某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来说,他们甚至需要刻意练习呼吸,吞咽,行走。艰难呀,但如果你能多尝试一下,也许就撑过去了呢?别小看作为一个人的力量。
3
有个很明显的现象:努力的大多数,都在做无效努力。有次羽毛球比赛,我们班八个人参赛。赛前练习了近两个星期,结果比赛时遇到专业选手,被虐爆了。C说,友谊第一嘛,打着玩而已。T反驳,既然那样,我们练了那么久,又是为了什么呢?
呵呵,练习时间久代表收获多吗?没有系统地学过发球,攻球等技巧,再练几个月也是入门水平。不循规律的游戏玩家终将出局。一不懂技术,二不懂应变,玩个鬼啊。就像吃了十多年的饭,但并未成为厨师,也没成为美食家,因为没有解析过食物的理,吃再多也不懂它。
再有,E每天都嚷着我好忙,可事实上她就是在空耗时间,制造一种忙的假象。她十分热衷发表说说,期待他人的回应与认同,仿佛不让别人看到她的努力,就没有努力的价值。为何急于表现自己?因为自卑么?指望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仿佛内心没有信念,没有依靠。身边一些人的身上都散发着浓郁的表现欲。看得心累。
乒乓球打不好,我说慢慢来,所以你特么就真的以一个星期练两次的速度慢慢练习?而且中间还三番四次地聊天回信。滚你丫的,老子没时间陪你进行没有效果的练习。
要知道所有的“慢慢来”只是他人为了不施压于你而说出的善意鼓励,它往往包含另一层意思——你赶快成长起来吧。很多时候生活不会等你慢慢来,磨难的到来只要一瞬间,而你得提前预见且做好防护措施。不然很容易陷入“慢”的节奏里,如同温水煮青蛙,一刻不逃,危险就多一分。
不论你在哪里,从事何种工作,都不要停止精进。而你想要进步,就得学会拆分技能,拿打乒乓球来说,你要掌控的也就是握拍法、站位与姿势、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等。具体分类很多,先找适合自己的,再循环渐进多加练习就好。确定地分级地掌控这些技能,总比自顾自地瞎练最后得到“我打得还不错”这种模糊的评价更能确定你的收获与水准。
4
不得不说,原生家庭对我造成的恶劣影响太大,我无法正视挫折,喜欢对“不合理”的事挑刺,排斥学习,拒绝接触知识盲区,否认进步的意义,自我设限太多。
我从小被灌输一些观念,“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你这么没用去死好了。”“除了学习,业余兴趣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每次听到家人讲未来的我上一流大学结婚生子的幻想,我就会默默走开。觉得恶心,恶心至极。
很多农村有个普遍现象:大部分人家中没什么藏书,而且附近没有图书馆,孩子的知识有90%源自家庭、周边邻居与上学课本。加之大部分父母习惯给孩子买作文书,童话书。前者对孩子的文化熏陶作用几乎为零。想学写作,不如看叶圣陶等人的《文章讲话》系列丛书。至于童话书,你根本不知道大人会如何曲解童话,并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灌输给孩子。而且他们未必能看懂童话的内涵。
因此农村孩子几乎很少接触新知识,加上传统的竹板教育盛行不衰,只会使得农村学生厌学,知识储备不足,如此又谈何竞争?我厌恶学习,就是因为过去家人强加在我身上的思想令我疲惫不堪。其实我早已麻木,偶尔生出一点美好的念想,一点善意,也只是因为不愿见到过多的崩坏人事罢了。
修的电子商务,当初选它是因为家人说这是热门专业,将来好就业,然后又说,选你自己喜欢的。呵呵,最后我选的那个学费比其他大学便宜几千块的。几点原因,一,我觉得到哪里都一样,学习是自己的事,无关地域繁荣与否。二,我没有喜欢的东西,对世界上存在的一切,再不会新奇,算是心已死。三,电子商务需要学习网络知识,想着,若活得久些,也许能用到,就选了它。而且猜测家里的钱不会太多。
其实小时候喜欢绘画,但后来被消极的思想打击,开始怀疑一切想法的真实性,之后就把“喜欢”这种情绪断了,不喜欢任何人、物,因为有也会被人破坏。没有不会坏的东西。此刻反观,觉得能让人快乐的,未必令人真心欢喜。仍然没有喜欢的人事物象。只是活着而已。
5
其实较往昔的自己,现在的我对一切人事的态度的确宽容太多。不知自己的未来何样,逐渐洞察很多扭曲的道理,如“爱别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但很不幸,我连爱是什么都感觉不到。很久以前开始怀疑身边一切人物理念的真实性。最后觉得,无所谓了,只是在做选择而已,并未涉及到太多感情。
曾经试图证明自己是一个糟糕透顶的人,由此偏激堕落地活着,后来发现人身上可以具备多种属性,绝望悲伤与快乐善良可以并存,只是所处时空不同,展现出的状态也不同而已。于是能够接纳混乱消极的自己了。
也试着改变目前的状况,但我无法保证时刻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不觉得对错是用来衡量经历与行为的标准。即便利用“四象限法则”做最重要的事,用“暗时间”思考,用“目标驱动”管理行为,用“专注模式”学习,仍然处于精神不够集中、不肯接纳知识的困境。
更糟糕的是:我又开始沉沦,觉得当前“自由”的环境对我有害,想着退学。而且家庭矛盾越来越突出,十多年了,那些人恶意讽刺他人、为面子争吵、随意打骂孩子的行为习惯半分未减。
我迟早会自杀吧。或者就这样没有目的地按照毕业-工作的模式平庸至死。找到自己的路,太难,可行的话,会试着休学,到外界找找能让自己的眼睛发亮的事物。
想对所有人说,若你准备平庸地过活,就得做好应对生活压力、糟糕人事的侵袭。若要反抗,就抗争到底,努力学习,结识优秀的人,提升自我技能。虽然行为没有什么“该与不该”,“对和错”的分别,但向前多跨一步,说不定就会看见万丈霞光云海氤氲的气象,遇见令你释然的风景呢。
对自己的生活,要么接受,要么改变。而改变需要勇气与努力,同时得自知自己正在改变。虽然我冷静淡然地写下这些文字,但自己好像做不到呢。想笑,一个抗拒学习的人在劝告另一群人学习、精进。世道有些乱呀,呵……
那么你要不要精进呢?其实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你最好精进,因为这对你的身心比较有益。”只是一句“善待自己”而已。做一件事,可以无关喜欢,而只是因为它是能做的事。
也许我会平庸地过完一生,也许会中途退场,但仍会做出某些改变。不可确定未来,那就随意走吧,再遇见什么,接纳便好。平庸至死亦无妨,唯有不断经历。
唯有不断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