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中你可能忽视的一个问题——聊聊理财教育的那些事儿。
入学准备期间,父母除了帮助孩子们培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社交能力、自理能力等,还有一件事情需要重视:金钱教育。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才五六岁,吃穿都给买好、整天不是上幼儿园,就是和爸妈在一起,零花钱每天最多给一两块就好,有必要和孩子谈钱吗?
我的答案是:非常有必要。科学研究表明:孩子4岁至6岁,开始进入金钱敏感期,对金钱萌生最初的看法。
4岁的时候,孩子在TA的认知范围内对金钱有一些朦胧的概念:知道钱可以买东西。所以孩子4岁多以后,父母就应该循序渐进的引入金钱教育。认识金钱,懂得用钱,是孩子过好人生的重要技能之一。
正如《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琦所说:“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是骗子。”
在我看来,6岁前,对孩子金钱观的培养关乎三方面:让孩子知道钱从哪来;参与家庭消费规划,亲自用钱;学会规划,尝试花钱。
钱从哪儿来?
让孩子明白钱从何而来,是金钱教育最为重要的一课。然而,这也是很多父母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现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只要用手机输入几个密码或者用手指轻轻一摁,就完成了消费。人们再不用拿着纸币,付钱找零。
曾有朋友说,现在买东西就是账户上数字的改变,再也没有那种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肉疼的感觉。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说话时,总是说我妈妈手机里就有钱。
无独有偶,英国曾对1000名3岁到8岁的孩子做过一项调查,65%的孩子说,钱是从爸爸妈妈口袋里变来的,手机里来的,银行卡里取出来的......只有5%的孩子清楚地知道,钱是工作换来的。
可见,金钱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确实,如果不知道钱从哪里来,孩子很可能就不懂得珍惜;如果不知道钱从哪里来,孩子很可能不会觉得管钱需要学习。
当孩子好奇地问出“钱从哪里来”时,父母的回答非常重要。
如果只是口头给孩子讲解,对孩子来说,非常抽象,难以理解。
所以爸妈们通过实地考察把这个问题的答案 告诉孩子。
爸妈们可以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带孩子看看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
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们起早贪黑去上班,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早餐店老板通过自己的劳动将一份份早点变成钱……。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劳动才能创造财富。金钱是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是努力工作后的报酬。
如此,孩子才能懂得珍惜金钱,并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参与家庭消费规划,亲自用钱
孩子五六岁的时候,爸妈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参与到家中的消费活动中了。
其实,和孩子一起逛超市,是我比较推荐的“理财”事情。从出门前的准备,到超市最后的结账,这一系列流程,能让孩子感知什么是合理的消费。
首先,出发前,爸妈们和孩子列好购物清单,并且对这次购物做出一个预算范围。
到了超市之后,让孩子们帮忙看价格标签,一起比价格,并且确定最终要采购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爸妈需要帮助孩子大致算一下支出。
等到结账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负责去计算总价。(可能孩子只能用点手指头的方式点着来数数……)。
另外,我还是觉得,在结账的时候可以尝试让孩子用现金结算。虽然现在移动支付很方便,但缺少了现金支付带来的花钱体验,孩子对金钱的价值也就没有概念。
所以,让孩子摸一摸现金的感觉是有益的(如果觉得不卫生,可以带上免洗洗手液),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花费钱,感受找零的过程。
整个过程中,让孩子感受数字,包括商品价格,还有优惠活动的价格,都是超市采购体验中的重要部分。
逛几次超市下来,孩子逐渐学会看商品标签,有意识地去找商品上的价格信息。
这个时候,孩子其实已经进入金钱管理的无意识阶段。
其实,让孩子将钱与数字相联系,感知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是让孩子未来的对钱深层次管理最重要的准备。
最近疫情期间,频繁曝出小学生玩游戏充值,一下就充值好几万元,有些妈妈直接被气哭。
我相信,孩子们在充值的时候,可能对钱和数字的概念根本不清楚,换句话说,孩子可能对自己花了多少钱,这么多钱对家里产生什么影响,完全不清楚。
所以,参与消费活动,是很好的体验。
学会规划,尝试花钱
孩子熟悉超市购物流程以后,爸妈可以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尝试去自由支配,花掉这些钱。
这是让孩子在没有父母的帮助下,对这部分钱做一个简单的规划。
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乱花,一下就全部就花光了。结果到了该用钱,有特别想买东西的时候又没钱了。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不用着急上火,正是有这种教训孩子们才会积累起经验,以后花钱的时候也才会更理性和明智。
只有父母充分信任和合理放手,孩子才能在一次次的经验中掌握好花钱的尺度,分清楚什么是“想要”和什么是“需要”。
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金钱观非常重要,也需要爸妈们的重视。久而久之,相信孩子也能学会驾驭金钱,而不是被金钱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