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大作战《混合年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3789473/e438604e5f9553d8.jpg)
1、香煎豆腐的年味
云香在厨房煎着豆腐,听到门外大赵回来的声音,听着大赵把电驴车推进屋,云香赶紧喊道:“大赵,车先放门外”。
听到老婆这一喊,大赵把进了一半门槛的车又推了出去。
这是一间不到三十平米的旧房子,只有一层,夹杂在这城中村的缝隙中,显得特别的矮小,屋子里采光也不好,昏暗昏暗的。
大赵把车放在屋外墙跟后,拍打一下身上的灰尘就进屋。三岁的儿子狗儿在屋里自个玩着个机器人玩具。大赵很奇怪,他那来的玩具,便问他:“儿子,哪来的机器人?”。
狗儿说:“姐姐给的。”
云香接着说,上巷的刘嫂她女儿来接她回老家过年了,给狗儿买的呢。
大赵撩下儿子,进了厨房,说:“你做啥好吃的呢,那么香……”他还没说完,看到锅里的酿豆腐,呆了一下。
大赵是客家人,酿豆腐对一个客家人来说,绝对不是一道菜那么简单,那是一锅酿豆腐一屋子温暖的含义。如果出门在外,一锅酿豆腐就是满心头的乡情和乡愁。
此刻,不是客家人的云香却做出了一锅香喷喷的酿豆腐。大赵说,你怎么折腾做酿豆腐呢?你不累吗?
大赵原本和云香在老家种蘑菇,生活原本虽然平淡却很舒顺。没有想到。云香一年前得了尿毒症,为了方便透析,他们不得不在医院附近租房子住了下来,平时大赵就出去用电驴车搭客,云香就在家里带儿子。大赵风里来雨里去赚点钱勉强够支付云香的透析费,除了老婆和儿子必须的营养,大赵是连口肉都不舍得吃。
云香看看紧张的大赵,笑了,说:“不累呢,我把香菇泡软拿到猪肉婆那儿,她用绞肉机帮我一起绞的肉馅,我也不用剁肉馅,很轻松呢。”
大赵看着云香甜甜的笑容,忍不住从后面抱着她,看着她煎豆腐,说,真香。
云香说,这一年多你太辛苦了,我还连累你不能回去过年呢。
“说傻话呢,只要你好好的,没有回不去的家,没有过不去的年。”大赵说。
云香没再说,抹了一下眼角的泪。
大赵又用力抱了抱云香,轻声说:“过年了,有酿豆腐的年真好,我想吃你的豆腐。”
2、闷热郁结的年味
热,闷热,难于抵制的热。
胡蝶依在窗边,热浪从窗外扑进来。偶尔有点风,风没有带来凉快,只是加速了热浪扑面而来的速度,真的如火一样的热辣。原本想着海边有风,会凉快些,没想到的是海边也一样的热,一样的闷热。窗外的树枝上估计是爬满了知了,一声一声的“知了——知了——”地叫着,此起彼伏,彼起此伏,喧闹得很。
胡蝶仍然是依在窗边,听着知了的叫声,内心却出奇的宁静。她感觉到自己的汗给彻底地闷出来了,从脊背上往下流,一条一条的,象小溪,流过时让肌肤感觉痒痒的。胡蝶一动也不动,脖子上也开始流汗了,汗聚集在一起,往低处流,突然多起来了,倏地一下子就滑下了乳沟,继续往下流,却被贴身的乳罩挡住了去处,被棉质的乳罩吸收了,湿润了。
胡蝶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窗边,热开始包围着她,让她感觉到闷,让她感觉呼吸有些紧张,渐渐地全身开始燥热起来,这样的燥热让她感觉到身上的细胞开始活跃起来,让她有一种需要张扬的欲望,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气息。
胡蝶看看窗外的海,碧蓝碧蓝的。“今天是年二十八了,年二十八,洗白白”,胡蝶呢喃着:“爸妈,过年了,你们在天堂都好吧。”两行泪滚了下来。
胡蝶侧着身子,看着影在玻璃窗上自己的影子,身材修长丰腴却不累赘。脸上有些沧桑却不苍老,轻轻一笑,依然有着一些妩媚动人。
突然,胡蝶感觉自己象聊斋故事里的画皮,那张美丽的画皮,上面画满了女人的忧伤。
这时一个男人从后面搂着胡蝶的腰,男人的上半身光着,贴在胡蝶后背上,胡蝶原本贴身的小吊带背心已经被汗浸湿浸透了,他这一贴上来让她感觉到更湿了。你是王生吗?胡蝶在心里问自己。
胡蝶说:“你的汗真多。”
男人笑笑,松开了手,离开了窗台。男人看着胡蝶,一阵一阵的心疼,他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个心伤的女人,其实他自己也心伤,可是为了女人,他必须藏着自己。
十个月前,胡蝶的父母和男人的父母相约去旅游,结果飞机失事。他们俩就成了孤独的孩子。这个年,他们选择离开家乡来到这个闷热的国家,看不到别人的欢欣团聚,大概就没那么伤吧。
“天气真热,汗真多。”胡蝶又呆了一会,轻柔柔地说,象是在轻诉一个与她无关的故事。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站在胡蝶的背后,听到她的轻轻柔柔的语调,看着满身冒汗的她,男人内心开始沸腾起来。
“真热吗?”男人突然又搂住了胡蝶。
“来,让我看看,是不是很多汗。”男人说着,左手从她腹部向上摸腾上去,右手呢从胡蝶领口处往下伸去。胡蝶感觉到男人的手贴着自己的汗,慢慢的滑这。滑滑的感觉,让胡蝶的注意力从那蓝蓝的忧郁的大海上扯了回来。
胡蝶慢慢地把眼睛闭上。
“天气真热,汗真多。”胡蝶叹了一口气,“唉,这闷热的年啊。”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3789473-174471c61185b99b.jpg)
3、奔波的年
李伟从英国回来了。每年春节李伟都想办法请假回来过年。
李伟从小在农场长大,高中毕业后去了深圳打工,从最底层的一线工人一直做到主管,边学边做,业务能力越来越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刮了移民风,李伟就凭着自己的技能跑去了英国。
在他去英国之前,他凭着自己的关系把他哥姐全从农场弄到深圳去了,让那些没有门路死守着农场的人家羡慕不已。
李伟的父母一直留在农场,以前过年他们兄妹三还回农场过,后来都结婚生子,回农场住都没落脚处,就改成父母每年春节都到深圳和他们团聚。李伟每次都在大年二十八左右从英国回到深圳,有那么几年拖家带口的在深圳的酒店过的年。
后来,李伟的母亲去世,李伟因为远,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父亲以后独自一人,再也不愿意住在子女家,坚决独自回农场过,即使春节也不愿意去深圳。
李伟每年只好留在农场陪父亲过年,他老婆儿子就在深圳过年。折腾两年后,老婆儿子都不愿意回国过年了。
现在,每次春节,都是李伟独自回国陪老父亲过年。
李伟常常感叹道:“我们努力那么多年,我们追求那么多,我们究竟想得到什么,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3789473-0b18f821fe585ea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