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需求宝宝真的存在吗?
我家宝宝刚过了两岁,喜欢骑滑板车,看绘本,拼图,搭积木,逛游乐场;会自主入睡,收拾玩具,独立吃饭还不够好。整体上感觉,宝宝到了两岁,真的好带多了,终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想想这两年踩的坑,都是泪啊。
先说睡觉
宝宝出生后在月子里,半小时到一个小时醒一次。出了月子,白天和晚上睡觉颠倒, 夜里整夜整夜的醒着,妈妈抱着走来走去,睡着抱睡,否则就大哭。抱睡形成依赖后,真的很难改。宝宝6个月以后,断母乳,睡眠质量好一些,但入睡困难,要妈妈抱在怀里走着哄睡,睡熟后放在床上睡,中间睡醒发现在床上大哭,接着哄睡。这样的情况持续到宝宝22个月,这个时候的宝宝道理上可以睡整觉,断夜奶了。可是我家不是,睡前抱走哄睡2个小时,夜里凌晨继续抱走睡2个小时左右,白天睡觉也是一半时间在床上,一半时间在妈妈怀里。22个月时,妈妈忍无可忍,实在撑不住了,改掉抱走睡。
再说吃奶
出生后吃母乳,月子里混合喂养,两个月开始不吃奶瓶,饿的受不了了,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吃奶瓶。出于母乳喂养的种种好处,艰难的喂到6个月断母乳。断母乳时,宝宝2天坚持不吃奶瓶,最后饿的吃不消了,接受了高度仿真奶嘴的奶瓶。从此以后,吃奶的问题得到解决。
日常陪伴
宝宝特别粘人好动,根本停不下来,特别需要家人尤其妈妈的关注,如果不顺着,情绪反应很激烈。在7个月会坐之前, 抱着宝宝的人几乎没有坐下来过,在屋里、外面走来走去,只有在宝宝玩玩具的暂短时间里,家人可以坐下来休息。宝宝会坐之后,身边离不开人,否则大哭,偶尔坐一会。然后就是抱着在屋里到处瞧一瞧,摸一摸,敲一敲,找好玩的玩具。9个月会爬了之后,喜欢在地上到处爬,这个时候适当的解放了双手。11个月多一点开始学走路,到处要走,欲望特别强烈,都是家人扶走,直到13个月学会走路。
为什么会养成这样呢?主要原因是宠爱,不舍得让宝宝哭,不断去满足,需求升级,继续满足,最后整个育儿模式变得异常艰辛。一度以为碰上了高需求宝宝,没有办法,只能牺牲大人,成全宝宝。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给出了高需求宝宝的10大特征。
- 反应强烈
- 充满活力
- 恋奶
- 需求不断
- 总是清醒
- 难以预期
- 过度敏感
- 放不下来或者拒绝搂抱
- 不能自我安抚
- 严重的分离焦虑
高需求宝宝的10大特质,我家宝宝全中(呜呜呜呜),但我并不认为,我家宝宝真的属于高需求宝宝。一方面宝宝身上的一些特质给喂养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我们在宝宝出生后,没有给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饮食,过于顺着宝宝的反应满足她的需求,没有在宝宝6个月之后,适当的给宝宝设限,让她知道,有时候哭是达不到目的的。给宝宝设限的事情,很早我有意识到需要做,但纠结于什么时候开始,由于家人达不成一致,在宝宝一岁半左右开始对她说不,一开始她大哭,偶尔不满足让她哭,后来,家里人说不,并讲道理给她听,她就很自然的接受了。
另外,我们低估了宝宝的适应性,以为孩子一旦形成依赖,很难改变。其实不然,实际情况是2岁前的宝宝,养成好的习惯相对来说很容易。拿我家宝宝改掉抱走睡来说,我在改抱走睡之前一个礼拜反复对宝宝说,宝宝长大了,晚上要自己上床睡觉, 妈妈不抱了。满22个月那天晚上,第一天晚上让她自己睡,妈妈不要抱,她断断续续哭了3个小时以后自己睡着了,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晚上睡觉时为了让妈妈抱,哭了半个小时,发现没用,不再坚持;第三天晚上哭了一声,自己睡床上。就这样巩固了一周,宝宝习惯自主入睡了。改掉坏习惯时,先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然后下定决心了,行为上要执行彻底,坚决要屏住,否则泪水白流,下次代价更大。
养育宝宝2年,踩了很多坑,经历了情绪的积压,身体的疲惫,内心的透支后才明白,育儿路上,最佳策略是尽早培养宝宝的良好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饮食。现在看来,我家宝宝习惯养成初有成效,这样宝宝健康,妈妈轻松。
希望我踩过的坑,供新手妈妈参考,在育儿路上轻松有爱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