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

2020-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火喜珠

路漫漫

小时候我最自豪,常常自夸的一件事儿就是八岁左右,暑假跟着爸爸他们学校去旅游,一天徒步60里,我一路上始终蹦蹦哒哒地走在最前面,不喊苦不喊累,受到所有成年人的交口称赞。那是70年代末,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学校学生们出游除了必搭的火车,其它基本靠走。至今我还记得,我穿着塑料凉鞋和爸爸一起走在干裂坚硬的土路上,耳边是蝉鸣,道两旁是高高的白杨树。有时候碰到赶牛车的好心农人,帮我们拉行李,牛走得一点儿也不快,还边走边拉稀屎,牛尾甩动点点稀屎溅在我们的包上。我的走路姿势和我爸爸很像,有点儿像模特步,双脚落点基本是直线,这种步态,直接导致我们的左右脚踝常常碰撞,不知不觉中脚踝处道道血横,奇怪的是并没给我留下疼痛的记忆。

走啊,走啊,走从早晨走到烈日当空,从烈日当空走到黄昏,我觉得我很牛,常常吹嘘是有童子功的徒步老手。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漫漫求水路》,他们的生死行走极大的震撼着我,这本书,要写的地方很多,就先从和我最有缘的行走开始吧。《漫漫求水路》的书名和封面,并不吸引我,选他,只是想着或许可以用求水的故事教育一下女儿别浪费水,谁想让我遇到了如此心仪的作品。

书同时写了两条线,第一段是第一条线,2008年的某一天,南苏丹女孩,努埃尔人尼娅的日常生活,紧接着第二段写另一条线,用倒叙的方法从1985年开始写南苏丹男孩,丁卡人萨瓦尔的成长经历。两条线一递一段交替进行,就像电影中的不断闪回,是很有特色的阅读体验。书的末尾,男女主人公相遇,两条线汇合起来。我很喜欢这个结构,也勾起我想找作者韩裔美籍女作家获纽伯瑞金奖的《碎瓷片》来看看。

书是这样开始的,2008年的某一天,11岁的南苏丹女孩尼娅出发去为家庭打水,开篇写前进,前进很轻松,是啊,空空的塑料桶,早晨的空气温度还算舒服,紧接着你就发现,她的打水之路一点也不轻松,气温迅速升高,酷热,长路,还有荆棘。第二段是另一条线,23年前,南苏丹男孩,萨瓦尔,起初描写他和家人平静美好的生活,他在学校课堂上开着小差,想着每天放学回家后那碗甘美的牛奶。然而“砰!砰!”的枪声摧毁了这一切。其实他很不幸生活在苏丹二次内战期间。“快跑,跑进丛林,不要回家!”(苏丹内战是1983年到2005年,军人们会进村抢劫,抢人抢物,屠杀,往往村子是最危险的地方。)在教师急促低沉的呼喊中,所有的同学们都跑向丛林。从此,有家不能回,亲人离散。小小少年在巨大的恐慌中失去亲人,孤立无援,不停地行走赶路,逃难中顽强地成长着。两条线交替进行着,尼娅的线时间推进慢,就像他每天打水的路,漫长,酷热!每一分钟就像一年,一天时间,只容他来回两趟,萨瓦尔的线,时间推进的快,但是因为一直在走,几年就像一天,为躲避战乱的人们不停地走,走啊,走啊,饥饿干渴劳累,狮子,鳄鱼,枪弹下他们的双脚不停的奔走。小小少年从被逃难中人人想甩的包袱,成长为率领1500名孩子逃难的领袖。书中还有两条暗线,一条是我们并不了解的苏丹的二次内乱,不知道内战双方都是什么来头,另一条就是努埃尔人和丁卡人几百年来为水源的争斗和仇杀。最后苦难中磨砺成长起来的丁卡人萨尔瓦,到努埃尔人尼娅的村子里,为村民们打井的行动,让所有的线索都交汇到了一起。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