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又长又迷人的小说
读《静静的顿河》,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四大本,第一次有了慢点慢点看,看完就没有了的感觉。特别是第一本,个人觉得肖洛霍夫对人物心情和周遭景色的互相烘托上做的相当棒。还有,格里沙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角色是多么生活化和迷人啊!
还有《战争与和平》,看到安德烈死的时候飙泪了,代入感太强,并且托老头对彼尔的描写,那些内心寻常又剧烈的冲突写的太生活化了,简直可以给寻常人指点迷津。当然书后面讨论哲学和历史观那一大大大段就见仁见智了。
狄更斯的小说之前觉得很乏味,都是一个样子,小时受苦,遇见贵人,交好运,从此锦绣前程。但是《远大前程》真的很好看,听说结局是改了的,不过就算改了也没明说郝香薇和皮普是不是在一起了。这个结尾要是悲剧就太完美了。
《基督山伯爵》小时候看的,觉得很紧凑,故事进行的特别过瘾,不过现在回看倒是没什么感觉了,就像一部中心思想是有仇必报的西部片。
场面最壮观的要数《白鲸》了,简直就是关于鲸和人类征服海洋的血泪史和百科全书。现在见到星巴克还不由自主的想叫,斯塔勃克,那个冷静的大幅。
我看过最最最大部头的应该是《古拉格群岛》了,不是小说,不得不说人类的执行力远高于想象力,胜似小说。这本书是我在情绪非常非常低落的时候一点一点磨完的,怎么说呢,每天看过八九十一百页,就会感觉自己生活在天堂,一切都没那么糟的救世主感觉。
还有一些不太长但是非常有趣的书,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每一章都换人做第一视角,这点有点像福克纳的《喧嚣与孤寂》,当然后者要“缠绵”的多。《红》里面对内心感情的描写非常细腻,不过尺度挺大,年幼的我曾经非常震惊于为何书里的每个正常男性都喜欢男孩……《苏菲的世界》是本极其有趣的哲学普及读物,不过看到可爱的苏菲只是书中的书中人时,内心还是吭腾一下,好傻,苏菲即使不是书中的书中人,也是个书中人啊。《麦田里的守望着》真好看,超喜欢自己买的那本英文原著封面,红色的旋转木马,好像自己可以骑在上面,转着就转到自己的叛逆年月,那时的我也是一个霍尔顿。劳伦斯的小说感觉很僵硬,但胜在一个“禁书”上。《美丽新世界》《1984》《动物农场》是书里面的V字仇杀队,我倒是挺喜欢冷冰冰的机器世界,不过不喜欢法西斯,奥威尔的书个人更推荐《缅甸岁月》。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读起来一点都不过瘾,不过也不难看,主人公都有点神经病气质,尤其是《罪与罚》,里面简直每个人都是神经病。不过对于自我的叩问非常非常扣我的心弦,我发现老毛子们虽然粗犷(不包括陀老),但描写其内心活动都很到位啊,大斧劈火柴有没有!
至于其他的长篇,《追忆似水年华》勉强看完《到斯万家那边》,《唐吉坷德》觉得配不上世界上最好的故事这一说,对了,四大名著到挺好看,大家说呢?
P.S.说真的,有人看完过乔伊斯的书吗?
下本大部头想对《波多里诺》下手,有看官给个评价么?
更新:[悲惨世界]中悲天悯人的情怀,冉阿让的悲惨一生,和他每每所做的抉择都让人发自内心的崇敬,去自首前的一夜白头,在那间小屋里用过去和未来搏斗,最后良心胜利了,读者看到这里,都会难过落泪吧。[克里斯多夫]的一生,那么努力在和命运搏斗,他的执拗、顽强和不妥协,随着他谱写的音符,构筑了伟大激烈的生活。村上的书几乎看完了,对[奇鸟],[舞舞舞]和[1Q84]这些村上想摆大格局的都觉得寥寥,反倒[挪威的森林]非常好,返璞归真,一句“不要紧,渡边君,那不过是一死罢了,别介意.”让我们想到自己惨淡的青春。
更新:最近看的很杂。最有印象的是格拉斯的[铁皮鼓]和[比目鱼],简直是晦涩到妙趣横生的两本书,前者是奇异的儿童视角对准混乱的时日,用鼓声和自己的嗓子对抗这个冲突不断的世界,他拒绝长大,直到有一天生活又给了他丁点希望,这个被纳粹和俄国随意处置的地方暂归平静,仿佛又飘起了卡舒贝美妙的土豆味。同名版电影非常不错。后者像文字游戏,是拜鱼教绵延9个时代的厨娘展览馆,格拉斯太晦涩,我甚至连9个主人公都记得不明不白,这书之于我大概相当一本黑暗料理展览馆,每一页都是胖格雷特煮的浓浓的猪下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