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
中心论点:如何看带中央集权制度?
论点1: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论点2:秦始皇为什么会采取中央集权制度?
论点3:这对中国以后的政治有何影响?
最后:如果没有统一六国,中国今日的面貌有何不同?
论1资料: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1、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3、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4、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论2资料:
1、经济根源:
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新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2、社会根源:
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在诸侯格局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论3资料: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2、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3、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4、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5、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活泼发展。其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大,特别是明清以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这也是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最后资料:
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中国依然处于战国七雄的局面,公元前256年,周天子灭亡,表面上来看,当时的中国与如今的美国类似。若干年后,中国会不会变成如今的欧洲,战国七雄成为真正的独立王国?其实,这个答案很明显,就算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中国也不会变成欧洲,有两个主因。
1.文化因素
其实从黄帝开始,中国就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先是禅让制,后来因为私利,演变成家天下的帝制。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等制度,实际上是让国家文明和制度更加的统一、有序和高效。
战国时期,七国都是周天子分封而形成的,就算另类的楚国,也是黄帝子孙,七国都自称华夏或“诸夏”,七国的神话和历史记忆都是一个体系,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意识。这与周围的西戎、南蛮、北狄、东夷等少数民族截然不同,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就得到诸侯各国的肯定和响应。
文字方面,从甲骨文、金文到篆文,七国一脉相承,基本上相似,两国交往,不需要翻译。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实就是消灭地方割据势力,行政上来说,只是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
2.地域因素
欧洲小国林立,没能形成统一,是因为西面有强大的英国,南面又有波斯国和阿拉伯国,东面则是俄罗斯,这些国家相互制约,如若可能出现一个强国,这些列强会立即干涉,不允许太强大的帝国出现,以保证己方的利益。而且,这些国家没有统一的文字和语言,思想上没有统一的意愿,这点与中国不同。
而中国的地域则不同,北方是游牧民族,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原和江南地区,必然要统一,才能集中力量对抗北方的侵扰,否则容易被消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是稳定的统一,欧洲则是稳定的分裂。这是地域和文化的使然。所以,就算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必然也会出现楚始皇、赵始皇、齐始皇等,因为中国的统一是历史趋势,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其他资料:
中央集权制的结构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是他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项空前的措施。秦始皇统秦始皇像一中国以后,原封建割据的国家组织机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的资料)
中央集权制度的的主要内容:
1、皇帝制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超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三公九卿制
秦朝的中央机关实"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三公之下设九卿。
3、郡县制
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彻底废除了古代的分封制度,把战国时期已经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叫郡县制,如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
4、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王国问题的解决,士族势力的消亡,藩镇割据势力的强大与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设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官吏。
扩展资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
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分散的个体小农,也需要依赖于政治上强大的力量,以稳定社会,抵御外敌和抗击大的灾害。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其承担着两方面的国家职能:一方面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也起着组织公共事务的职能。
其历史作用是: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活泼发展。
这种制度又往往取决于君主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因为皇帝个人因素对政局影响巨大,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外戚干政等)可以说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副产品。
其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大,特别是明清以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这也是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