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思
本周四去临河四小参加了临河区小学数学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展课评课活动。两位名师精彩的展课各有千秋,还有几位专家的点评精准到位,直入人心,整个过程听的让人心潮澎湃,尤其《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无论是教师朴实、大胆、创新的教学设计还是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都深深折服了我,又一次刷新了我对教材使用方式的再认识,我想榜样就在身边。听完我有几点感受想谈谈:
1.情境设置简单却引人入胜
第一节课《面积和面积单位》,闫丽霞老师采用和孩子击掌开课,并以和孩子比手掌大小为引子为本节课拉开帷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课真正做到了①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②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经验。同样杨文娟老师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导入时也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及认知经验为前提让学生凭借印象写出一个小数并说说小数最为明显的标志,很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思:看来不能随便对待导课啊!
2.注重学生的学习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直观的图形的数一数、涂一涂做依托为学生建立不同面积单位的模型,学生能根据建立起来的模型标准衡量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并且一步步脱离直观模型联系生活中的实物加强面积单位模型的巩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杨老师在教学中更注重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她以长方形,线段为依托,使学生在分图形,线段的实际操作中正确理解0.3元的本质意义,这个操作我觉得一举两得,不仅使学生对0.3的意义理解到位,也突出了0.3与3/10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我佩服杨老师这种无痕迹的教学。思:我怎么才能做到这种有型却无痕呢?
3.练习设计由易到难,有针对性,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我印象深刻的是闫老师的一道练习题,学生读完一段话修改病句,这样的练习学生见得少,但是对学生的考验却挺大,如果学生大脑里没有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是没办法改病句的,可见教师对练习设计的巧妙安排,也看出来老师多么用心。而杨老师的练习设计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抓钱,看似很简单,实则对学生的考验却是不小的。学生会准确把钱数出来还得会用小数表示。最具有突破性的还数“用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披萨、一小时、一千克……,表示其中的0.3,0.7”,这一道题其实对小数、分数的意义的铺垫都涉及到了,我认为这就是老师的高明之处,知道本节课要为后续教学的某些知识点儿做准备。有些遗憾的就是杨老师最后布置了一道练习有些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以元为单位角在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以米为单位,分米也在第一位,为什么?有什么共同点?”这个问题不是三年级的孩子可以接受的,不论从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知识经验来说都是有难度的,容易使孩子迷茫,失去学习信心。思:练习设计关乎课堂效率的高低,多想办法设计练习。
两节课的亮点很多,都需要我去汲取,消化,可以灵活驾驭课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梁鸿燕你总是很善反思和总结,不仅能说出哪里好,而且能说出为什么好[强][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