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
古人认为,寒冷的水,尤其是冰水、雪水,滋味最佳。露天承接、不使落地的雨水、雪水、朝露之水,称为“天泉”或“无根水”。
李虚己《建茶呈学士》诗:‘试将梁苑雪,煎动建溪春。’是雪尤宜茶饮也。处士列诸末品,何邪?意者以其味之燥乎?若言太冷,则不然矣。雨者,阴阳之和,天地之施,水从云下,辅时生养者也。
所谓和风顺雨,明云甘雨,《拾遗记》有云:‘香云遍润,则成香雨’,皆灵雨也,固可食。若夫龙所行者,暴而霪者,旱而冻者,腥而墨者及檐溜者,皆不可食。
《文子》曰:“水之道,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江河,均一水也。故特表灵品。”
漫天飘白絮,清风细雨中取水的意境,非常符合文人的兴致和情调,因此更加受到文人的赞叹和歌咏。
元谢宗可《雪煎茶》说:“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团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不过,这种所谓的天泉水也有诸多讲究,并不是可以随便取之来用的。
明屠隆在《茶笺·择水》中曰:“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则茶味稍夺,冽则茶味独全,故秋水较胜之。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皆以和风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为妙。惟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风雷所致,实天地之流怒也。龙行之水,暴而淫者,旱而冻者,腥而墨者,皆不可食。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清贶。”
饮茶所谓“甘香”,指的是水一入口,在人的舌、两颊与咽喉之间所产生一种的味觉。当然这种“甘香”,只有靠人的味蕾才能辨别,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品饮感觉。
道家以无味之味为至味,即“真水无味”。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最上等的水其实并不甘,而是淡而无味的。
熊三拔在《试水法》的“味试”条中也有:“水元行也,元行无味,无味者真水。凡味皆从外合之,故试水以淡为主,味甘者次之,味恶为下”的说法,不过,水最终还是用来喝的,当然要求要有滋味。
茶人认为,凡水泉甘者,能助茶味。所以古人评水,还是以味甘为上,尤崇甘冽。例如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中有句云:“下山汲井得甘冷”,可谓一语中的。
《吕氏春秋》:伊尹说汤。‘五味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汤嫩,则茶味不出;过沸,则水老而茶乏,惟有花而无衣,乃得点瀹之候耳。”
总之,水在中国茶艺中是一大要素,它不仅要合于物质之理、自然之理,还包含着中国茶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高雅、深沉的审美情趣。
饮茶可以使人在茶香缭绕、口舌生津、清甘幽长的同时,
以一颗清净心,来面对生活中的荣辱与平淡;
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中的拥有和失去;
以一颗宁静心,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
以一颗智慧心,来面对生活中的复杂和多变;
以一颗禅心,来面对现实世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