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的补气【补充】(其三,从阴阳角度认识)

2023-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海生_5971

孙广仁老师认为:“我们说的补气不是补充信息,而是细微的能量性物质。”  们说的补气不是补充信息,而是细微的能量性物质。”         

                   回复:补气究竟是“补充”了什么?在讨论补气之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补气,或者气虚是什么?按照《教材》[2]264,“气虚,指某些功能减退及气的运动失常”的病理状况。生理学认为气虚是由于“副交感神经(阴)功能亢进”↑,或交感神经(阳)功能减退↓。宏观症状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等。治法如马建平学者报道[9]:四君子方剂:[党参,白术,甘草,茯苓]。四药合用治疗脾胃气虚患者,说明了四君子汤对肠胃作用不仅是局部的,某一个细胞,某一个受体,或者是介质。药物的有效性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恢复,即拮抗乙酰胆碱和组织胺(递质载体)的作用,使原来紊乱的肠胃分泌和消化功能修复,营养物质的吸收趋于正常,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以调整才是补气的本质。当然四君子方补气健脾的作用还包括:提高免疫功能和调整内分泌功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强血液循环等。显然,它是对基于信息(气)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理调整修复,实现平衡。      因为气=功能。所以补气就是功能的恢复、修复。这个逻辑得到了以上生理学前因→后果的相互印证,这些事实及其气理,可以明示于世人。而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必然以无形的信息(气)为基础(包括理法方药,望闻问切)。缺乏信息的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必须强调:因为,气=功能、机能,而功能由"调节”体现;调节又必须以'信息'为基础完成。在此意义上讲气=信息,虽不全面但没大毛病。这就是我们认为的补气。    至于孙广仁老师说的,补气就是补充了“细微的能量性物质”。(填补了缺失?)。笔者不敢苟同。    

     其一,因为缺乏具体的事实证明之。比如,您的“细微的能量性物质”是不是补充了身体某“物质”的长高宽/密度/重量?或者增加了该“能量性物质”的数量?或者补充了已缺失的“物质”?中医理论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之上。所谓阴阳平衡,应该是作用力的势均力敌。以我们有60公斤的人来说,有30公斤的阴物质,30公斤的阳物质吗?显然不是,人体85%以上是水,还有15%的有形组织,有形属阴,那么人体只有5%的阳。您所说的阴阳物质产生了不平衡。那么这个“物质之气”究竟是什么呢?比较原子还小吗?可否拿出来一点点让大家看看?     

    其二,而且就临床效果而言,补充营养物质固然可以改善营养缺乏,但是该方药无法针对气虚证的病机病理而产生对症的疗效。虽然符合“气=物质”之定义,但不符合中医的理法。既然气虚属于机能减退(病理);为什么要通过补充“能量物质”治疗呢?这个“治则”岂不是违背于中医病理?如果说气虚需要补充“物质,”那么,湿热、血瘀是不是同样需要补充物质?或者说,所有的疾病都需要补充物质吗?你不觉得,此百病一方说,有辱于中医学说吗?难道阿司匹林不是物质?《五子衍宗丸》不是物质?小米粥不也是物质吗?这些物质又有什么区别?       另外,从医理上讲,中老年缺钙大多数是因为脾胃功能减退(消化、吸收,转运、消耗、存储),因此仅仅依靠“一片顶5片”(精微物质)往往难以达到希望的补钙效果。正确的治法:应该注重脾胃系统的功能改善(为什么年轻人很少缺钙?),这才是缺钙疾病的本质。可见对于明显的营养缺乏,仅仅依靠补充“细微的能量性物质”尚且不能奏效,更何况“气虚”证呢?显然,补气不能回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恢复”这个核心。无论物质能量多么重要必然是受控对象而不是相反。比如, 所谓的能量物质不可能直接成为三磷酸腺苷生物能,使得乏力症状改善。这个复杂的(吸收,转化等等)过程,必然受控于中枢调节功能。因此补气意味着中枢调节功能的恢复。

      其三, 从阴阳平衡角度认识。比如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等,中医药补阳益血,滋阴、扶阳、壮阳、回阳等等为例。人体的阴阳气血不是补出来的,是人身上自身“长出来的”。药物是个发(启)动作用。黄芪不是气,具有补中益气作用,促进人体长出气来。当归不是血,服用四物汤以后可以生出血来。附子不是阳气,喝了肾气丸可以扶阳回来。熟地不是阴气,吃六味地黄丸可以长出阴气来。中医治病靠人自身的气,如果人体没阳气没了,100个附子也回不来,人体要是阳还没有绝尽,用五颗附子就能够回阳救逆。补气的本质是调动人体自身自然的调节力,达到治愈治病的目的。药物进入身体只是参与而已,就是药物参与中枢调节功能的恢复。 其实人体本身就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即中医所说的“正气”,药物帮助了人体康复的原理,在于通过药物之“升举”(象)与人体病证之“虚”(象)相左,而使人体复归于“平和”,这就是中医补气——阴阳平衡。诊断治疗,皆不离“象”。自始至终,法于自然。以药“象”(“气”)来平复病(证)“象”,或曰以此“象”平复彼“象”,简捷了当,大道至简。这才是补气的中医机理。而不是什么物质的补充。      

       其四,根据您的所谓,补“细微的能量性物质”之说,因为气=物质,所以补气就是补充缺失了的物质。《五子衍宗丸》是补益肾精药,为什么不能补气虚证?精微物质如何补“虚寒证、虚热证”呢?如何补肝气盛疾病呢?或者虚寒是指“寒物质”?而虚热是不是“热物质”呢?它们各自又谓何物呢?我喜欢遵循“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素问·气交变大论》的准则。气需要由“物”来证明、表达其内涵。才能够让别人口服心服。    

       其五,气虚仅仅依靠针灸刺激穴位,同样可以实现补气,增加食欲、恢复体力。而事实上,并没有补充什么物质,您如何解释呢?正如《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节)虚实,不可不通(信息)。”古代已经明确回答了针灸治疗的原理就是“疏通信息”、实现“补虚泻实”,机能的恢复才是根本,并不仅仅是什么“细微的能量性物质”的补充。 

      其六,锻炼身体后常常感觉热乎乎的,中医认为是阳气。同样并没有增加什么物质,您又该如何解释呢?             

    总之,希望老师拿出“事实”来证明;事实胜于雄辩! 一孔之见而已。学生言论有错误之处,万望老师批评指正。问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