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Biang-biang面

2022-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有声

之所以挑起旅游这个话题,是因同事叫我前来观摩一条形似“Biang-biang面”的绸缎而引起的。

“Biang-biang面”,陕西的一种独特的面条。一年过去了,我们对其仍念念不忘。

这位同事大哥一提起这个,我们便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一时间难以停下来,眼角眉梢就只剩下乐了,是一种久违的亲切。

那面,约3厘米宽,具体不知道有多长,总之就盛在一个大碗里。那时我们分了几组,每组3个人才能分食完一碗“Biang-biang面”。

那劲道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脑门还突突地感应起那费劲的咬合力——嘚劲嚼。

那会的我们,晚上到达,个个饥肠辘辘,安顿好住宿后,便开始在陌生的城市里觅食。初来乍到,即便累得提不起一个手指头,但人人却还都想着吃好的,而且得有当地特色的才行。

为了好吃的,仿佛累和饥饿可以暂时忍受,所有的忍耐都寄望在遇到那惊鸿一味时方得以释怀似的。

我们这群外来的陌生人,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满眼的希冀,穿梭在大街小巷里,最后败在了到底哪款是“最有当地特色”“哪家才是最正宗”里。

大家开始各抒己见,以各自的喜好,进行了一场感性的“吃什么好”的站谈会。

显然,光靠以年龄为基准的味蕾来对食物好赖进行预判是不会迎合普罗大众的——众口难调不无道理,你喜欢的未必别人也喜欢。

保守派的有。当你所谓的稳妥,确保安全和一成不变的时候,就无法品尝到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奇食物。

寻求新奇、刺激派的有。当你需要尝试的东西太多,超过了你的预判能力时,你又会淹没在选择的混乱里。

一路走来,最后决定入乡随俗,按最初的决定办。这下天平稳了。

走着走着,脚累来心也累,我们其中一位同事(即这位大哥)就开始物色哪位是本地人,最后注意力落在水果摊的老板身上。

他走过对街去向人请教,哪里哪家哪条巷子有最具本地特色的食物。

老板的嘴一张一合约半分钟,给说了一家。

大哥回来,复述给我们,听着听着我们的脸都绿了,每多拐一条巷子,我们的腿就软一分,不知他是不是多杜撰了几条街、几个转角。

最后,一群人决计从网上搜。

确定了一家口碑好的,评分高的,档次相当的。

而且,采取了的士代步。

到了目的地,门面真的惊艳到了我们。

亚克力制作的“Biang-biang面”(原谅我打不出那两个字)三个大字直接暴击了我们的眼球。

直接,大气,又带着某种秘而不宣的神气。可!非常可!

一伙人前去端详了一会那两个没见过的字,再认真地让张贴在旁边的详解给科普了一下,才乐呵呵地充满期待上了二楼。

店里的装潢是我没见过的,柔和的橘黄色灯光笼罩在四周,细腻的映在每个人的脸上。

“老板,来9碗Biang-biang面!”

“我们这里有大碗和小碗的区分,您先看一下再点。”

“可以,就9碗大的。”

“我建议您先点3碗大的,6碗小的,不够再加也不迟。”

“行!就按你说的下吧。菜谱拿来一下,我们再点些小菜。”

大哥把煤老板的气势给端出来了,我们频频点头,对,就这么办,我们快等不及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